中图分类号:B51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17(2000)01-0073-05 法国生命哲学家柏格森曾说过这样的话:“凡是真正的哲学家,一生所讨论的,只是一件事。”(注:柏格森:《心力》译者序,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5页。 )德国存主义者海德格尔一生所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就是:存在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引导海德格尔走向这条道路却是一件很偶然的事。1907年,18岁的中学生海德格尔从当地牧师格吕伯那里借到一本哲学著作,题目为《论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的多重含义》,这是19世纪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坦诺的博士论文,书中所探讨的存在问题一下子吸引住了海德格尔,从此,海德格尔终其毕生精力寻求存在的意义,开始了他近70年的哲学生涯。 存在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哲学问题。早在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创始人巴门尼德就提出了关于存在和非存在的学说,亚里士多德阐述了存在的多重含义,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分——逻辑学就是从“存在论”开始的,恩格斯也把整个西方哲学史归结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海德格尔认为,两千多年来哲学家们都在谈论存在,但他们所谓的存在只不过是“存在物”或“存在者”,都是浮在事物的表面上,而没有看到存在的真正本性,没有追问存在的意义。所以,他认为以往的哲学都是“无根”的哲学。只有在他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里,追问存在意义的问题才第一次在哲学史上被特别作为问题提出来并得到发展。 海德格尔指出,“存在”和“存在者”是有原则区别的两个概念。所谓“存在者”,指已经以某种状态显现出自身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存在物”。所谓“存在”,中文有时译为“是”、“有”,指优先于存在者并且决定存在者的某种更根本的东西。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既不是指构成某一具体存在者的全部外在属性的总和,也不是指这一存在者的某种抽象本质,而是指使一切存在者得以可能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就是指某一存在者之所以成为此存在者的存在方式。而且他强调,这种存在方式不是指某种现实的存在方式,而是指某种可能的存在方式。在他看来,存在就是指存在者的可能的、动态的活动方式,存在的本质就在于“存在起来”这个事实,哲学就是要去研究“比现实性更高的可能性”,这也就是海德格尔一再强调的存在“先于”存在者的意义所在。当然,海德格尔也意识到,在我们所处的现实中,存在往往是以某种存在者的面目出现的,离开了具体的存在者,所谓的存在就是不可捉摸的,询问存在的意义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追寻存在的意义又必须以存在者作为起点。 “我们应当在哪种存在者身上破解存在的意义呢?我们应当把哪种存在者作为出发点,好让存在开展出来?出发点是随意的吗?”(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7页。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人这种特殊的存在者才是破解存在的意义的出发点。因为一般的存在者对其为什么存在、怎样存在并没有什么关注和察觉,它们仅仅是“存在着”,不会追问存在的意义。只有人这种特殊的存在者,才能成为存在的意义这一问题的提出者和揭示者。用海德格尔喜欢引用的荷尔德林的诗就是:“人是谁?人是必须为其所是提供见证者。”就是说人必须为自己是什么、为什么存在作出解释。海德格尔称人这种独特的存在者为“亲在”(Dasein),即“亲临存在”的意思,又译作“此在”、“纯在”。 海德格尔认为,亲在的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就是日常所见的在世界中同各式各样的存在者打交道,他把亲在的这种状态称为“在—世界—之中”,这是他自己生造出来的一个德语复合词。海德格尔这里所说的“世界”,不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存在的“客观自然界”,而是指亲在生活在其中、不断与之打交道的开放的“原始世界”。海德格尔所谓的“在之中”,不是通常我们所理解的空间意义上的“在之内”,像水在杯子里、衣服在衣柜里那样,而是指亲在和他的“世界”处于一种浑然天成、融为一体的情形。那么,亲在“在世界之中”(简称“在世”)的情形究竟如何呢? 一、亲在在世的整体结构——操持、操劳、操心 1.操持 亲在的存在方式就是在世界之中,但它最经常的表现方式不是那种静观、沉思认识,而是操持,亲在忙忙碌碌地、不断地同周围世界里的“物”打交道,海德格尔给这种“物”起了个专有名称——“器具”,例如书写用具、缝纫用具、交通用具等等,他把亲在同“器具”得以照面、打交道的方式称为“操持”。 器具的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上手性。例如,一把锤子之所以成为锤子,不是因为我们把它摆在那里加以静观,并作出“理论分析”的结果,恰恰是因为我们用它来“锤击”。锤击揭示了锤子的上手状态,同时也就揭示了锤子的存在。我们使用器具并非是盲目的,而是对它的性能和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即有着对器具特性的“知”,并且还以恰当的方式“占有”着这一器具,在器具使用过程中的“知”和“占有”就清楚表明,操持不同于那种对某物的静观认识。 此外,器具还有“适用性”和“承用性”这两种属性。所谓器具的适用性,就是指器具总是用来做什么的,有其“何所用”。例如,锤子是用来锤击东西的,制作的鞋是用来穿的,装配着的钟表是用来指认时间的,等等,所以,海德格尔说,器具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为了作……的东西”。所谓承用性,是指在对器具的操持使用过程中,这一器具为谁所承用、所制造,也就是说,“他人随同在工作中适用的器具一道‘共同照面’了,……例如,我们‘在外面’沿着走的这块地显现为属于某某人的,这本读着的书是在某某人那里买来的,是由某某人赠送的,靠岸停泊的小船在它的自在中就指向一个已知的用它来代步的人。”(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