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注老,发挥了崇无思想。郭象注庄,提出了独化理论。《四书》朱熹注就是后来那些写八股求功名的儒林士子人所必读的敲门砖。近世,随着西方大部头专著的涌进,学人们忙于显示独创精神,接轨国际,开始大制作,洋洋洒洒,以十万言为起点,固然可喜,而魏晋遗风,却日渐淡忘。殊不知在中华这块大地上,两千年来古籍的疏注实为贤哲们进思论学的法门。西窗日迟,铅笔一支,残笺半叠,再行校读斯城哲人的论述,偶有所会,漫记之集以为注。非争考据训诂,不计三基四性,将谓偷闲学少年罢了。 【卷七】如果说《形而上学》一书还有某个连续的单元,那么这个七、八、九三卷的连续性就是公认的了。ousia 作为存在而存在的本原和最初因,这三卷以第七卷为基础系统地探求了ousia的理论, 提出了三种第一实体的观点。第一种是范畴上的第一实体,是属性的主体,是一这个。第二种是原理上的第一实体,在它述说主体时从属主体,故称之为第二实体,但就其所是的是而言,它是其所是,又是本质和形式。一个失去其本质没有形式的,就什么也不是。所以在原理上,在定义上,本质也就是第一实体。不过这形式作为实体表示是什么,是真,而不是普遍。如果形式是普遍,那么作为动物,人和马就是相同的了。原理上作为第一实体的形式,在以其为实体的事物之内,有着丰富内涵,无限属差,而不是一个单纯人自身。由于它是在个别之内的实体,不再是个别之外的模式,而是内在的实现活动, 它也就是最初运动者(tiekineese prooton),于是又出现了第三种第一实体, 即生成上的最初因和实现。它当然还是个这个,人总是父母所生。总之,实体就是tode ti。和亚公词汇里的其他用语一样,这个也是多义的。1028a10—1028b8 存在to on是系词einai(是)的中性现在分词,即存在着的,作为名词用,所以诠释中往往称之为存在的东西,其实未必都是指什么东西。由于在汉语里形容词和名词在形式上也并不加以区别,所以不加东西来表示其中性,并无大碍。古希腊语里einai主要有两种用法, 或者是表实,或者是表真。它的分词to on作为这个tode ti,是表实的,是个别,这个人, 这匹马。 另一方面, 是又可以说是什么, 作为是什么tiestin, 是表真的。在语法上它是个系词。哲学探索本原和最初因,作为存在而存在的最初因,是ousia。ousia一词来自einai 的阴性现在分词ousa,表示更深层的存在,是存在的最初因,最初的prooton, 也就是第一的。哲学求真,不怕天有二日,不谋唯我独尊。作为存在最初因的ousia 也就一身二任,相应于“是”的双重意义,身兼两个第一。在tode ti方面,它在范畴表上是第一的,是性质、 数量等等范畴所依存的主体(hupokeimenon),和属性(pathee)相对的实体。在这里,转过来讲ti estin是什么,讲表真的方面。这个是什么,既可当作谓词,又可当作所以是的是,当作本质和形式。在作为谓语时就是一般。苏格拉底是什么?苏格拉底是人,这个人不再是个别的人,而是一般的人,第二实体,是种概念。但在它不再单纯是表示是什么,而是表示其所以是什么to ti een einai的时候,这个ousia是在原理、认识和时间方面第一。它是相对于偶性(sumbebeekos)而言的本质。 只有首先认识人的本质,火的本质, 才能更好地认识这里碰巧出现的种种偶性。 既然ousia在存在的两种意义上,或为实体或为本质都是最初因, 是双重第一,又纠葛于tode ti,ti estin和to ti een einai三个方面,那么它是什么就成为不论过去和现在都是永远说不清的问题。因为说明,或者就原因,或者就条件来说明。现在ousia 既在实体和本质上都是第一的,自然不可能再找到另外的原因和条件来说明它,要说能说:无名天地之始了。1032a5—1032a10 苏格拉底和作为苏格拉底而存在(Sookratees kai Sookratei einai)是两回事,苏格拉底指的是个别的苏格拉底, 作为苏格拉底(Sookratei)是他的与格,意为起了作用,变为手段, 苏格拉底作为苏格拉底而存在, 苏格拉底因此是苏格拉底了。 所以,苏格拉底Sookratees是主格,表示的苏氏这个人,是文雅的、白净的各种属性或偶性的主体。而作为苏格拉底Sookratei 表示他已不是那个偶性的主体,而是苏氏之所以是苏氏的实现。也就是使苏格拉底作为苏格拉底而存在的本质。它使苏格拉底是苏格拉底,而不是什么别人。用亚里士多德的词汇,就是苏格拉底的to ti een einai其所是的是, 用现代简化了的哲学词汇,也就是本质。这就是苏格拉底和作为苏格拉底而存在(或是)怎样相同而又不相同。首先两者相同,苏格拉底当然是作为苏格拉底了,若说苏格拉底不是作为苏格拉底,而是作为市场上相调侃的其他任何人,岂非荒唐。但个别的和主体的苏格拉底与苏格拉底的本质又完全不同。个别的苏格拉底可以是白净的、文雅的,甚至有点儿龙邱居士的毛病,但这一切都不是苏格拉底的本质属性,不是苏格拉底作为苏格拉底。1036b25—1036b30 少年苏格拉底Sookratees ho neooteros 是位多次出现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人物。他到底是何许人也,只能凭一点参照文献来加以推断。例如在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147D中提到过他,由此可以断定他当然后于苏格拉底,甚至是他的门人,而与 Theaiteetos同时。看来还是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陈康先生的论断透彻些。他说:这个问题自身值得研究的,但因为古代的记载缺乏,关于这个问题一个彻底答复事实不可能;然而在相当范围以内我们未必不能对它多少有些解答……那么少年苏格拉底的相论(理念论——注者)必产生于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以后《巴曼尼德斯篇》著作以前(《少年苏格拉底的相论考》)。先生辞世已有年数,如今世事荏苒,嘉陵江的碧水已泛为浊流,沙坪坝的松林已漫成草坡。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不知能在网络上查到关于这个问题的彻底答复否?1038b1—1039a28 让我们再回到(palin epanelthoomen)关于实体的探索上来, 但是这里所探索的实体已不再是那个形式加质料的、承担着一切属性的主体。而是它们的本质,它们所以是的是,是出现于原理(logos )中、定义(horos)中的那个形式,那个ousia,是认知的最初因,逻辑的始点和本原。 因为, 定义只能本质的或最主要是本质ee monon einaiousias horos ee malista。这个作为本质、逻辑上、 定义中的实体,不再作为主体的述语的普遍,普遍只表示这类toionde, 而不表示这个。作为这类,人和马是同种的,两者都是动物,但从本质来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和他的乌骓,其所是的是则完全不同。它不是普遍,并不述说某一主体,而是在本质定义之中,也就是以它为本质的所有者中,实体只寓于实体之中。拔山盖世的雄风只寓于项羽之中,日行千里的快速只寓于乌骓之中,直至于今世也还没有第二个项羽,第二匹乌骓。所以作为本质的实体不是普遍,不是这类而是这个。它不述说主体,而是主体的所以是,是项羽之所以是项羽,乌骓之所以是乌骓。它不依存于其他而只在于自身之内。根据这三点,即可断定,这个作为本质的实体,已经完全弥纶万物的第一实体,是述说作为存在而存在的本原和最初因。但究竟怎样如此逻辑实体不是普遍而是这个,专门家W.D.Ross说:“亚里士多德没有很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Ⅱ211页)这也许是对的。 最后吕克昂主持只能借德谟克利特来把不可分的大小当作实体来搪塞。但这显然不是一回事,因为原子虽然是这个,但它并不规定本质。若说对这问题在西方哲学史上较成功解决,只能等待两千年后的莱布尼兹了。他的单子以表象为本性,宇宙万物声气相联sumpnoiapanta,每个单子都表象全宇宙。 它没有可供某物进入的窗户。 没有组成可分割的部分。 是自足autarkeia , 是完满ekhousi to enteles,他说:“我认为用单子(monad)和现实(entelekheia)这两个共同名称来称谓这个单纯实体就足够了。”(《单子论》19)有一派学者认为凡是用亚里士多德词汇写成的作品即可视为亚里士多德的,那么,莱布尼兹不地地道道地是一个两千年后的德意志漫步派吗?1041a2—1041b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