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转折点上。我们面对着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课题,即从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上来考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唯物史观的科学的批判精神来对待西方思潮,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整个世界思潮作出准确的分析和说明,学习现代西方工业社会中与先进生产力有必然联系的那些优秀的思想成分,进而通过扬弃现代西方文化而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更高的崭新境界,正是这一课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思潮:理论形态和心理形态的统一 在人类社会生活的长河中,不时涌动着社会思潮的波澜,它们是变动着的社会生活的精神之流,是一定时期在某一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具有某种程度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它们从一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人们的精神及社会发展产生性质不同、程度不等的影响。它们与时俱变,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透过社会思潮的波澜起伏,我们可以洞察到社会历史的现状及其走向。 社会思潮既具有理论形态,又具有心理形态。理论形态以一定的学说为主体,表现为概念体系,用理性征服人心;心理形态则以一定的信念作为主体,表现为不系统、不定型的观念冲动,用情感激动人心,用非理性的自发性影响人们。它们以一定的思想理论作主导,又与人们的社会心理相结合,表达一定人群的情感和愿望,因而对社会生活的变化能够产生直接的效应。它们既反映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又直接影响人群的心理变化。社会思潮作为一种已构成思想潮流的理论,总要在一定领域、范围内为一定阶层或集团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具有某种程度的广泛性和群众性。因而,任何社会思潮都涉及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面,都是理论形态和心理形态的统一。 这是因为,作为社会思潮,必须得到相当程度的社会承认,在社会的一定范围内得以传播,并在相当程度上为社会个体所接受并转化为其思想、情绪、意愿、兴趣和需要等。这就是社会思潮的社会共鸣性。从心理学上分析,个体接受某种思想即是外来思想的内化。这种内化是双重的:既有理性的,也有情感的。理性的内化是对理论的接受。这种内化需要主体的自觉和相当的背景知识;缺乏自觉或没有相当背景知识的主体,很难实现理性的内化。情感的内化则是对个别、零碎观点的感应,或者说感情上的吻合,既不需要主体的自觉,也毋需背景知识,因而具有相当的普及性、突发性和冲动性。社会思潮的共鸣需要理性的内化,也需要情感的内化。因为,能够真正理解和传播一种理论的总是社会中的少数人;只有当这种理论调动起相当数量群众的情绪时,才能产生社会共鸣并转化为社会思潮。因此,社会思潮一旦形成就不仅是理论,而且必然掺杂着大量的情感、意愿,必然是融理论形态与心理形态为一体的思想潮流。 社会思潮所以能引起社会共鸣,与其价值取向的目标性分不开。一种思想只有和相当数量社会成员追求的目标相关从而引起社会中相当数量人们的注意时,才能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思潮(消极的乃至反动的思潮之所以有某种迷惑性,也因为它有一定的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思潮对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有着重大影响。有些社会思潮可以扰乱人们思想,破坏社会安定,有些社会思潮则能促进社会进步,增进思想凝聚力,推动社会发展。 正是鉴于上述对社会思潮的构成、特征和社会影响力的分析,我们认为,对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研究十分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在我国的广为传播,无不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及我国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密切相关。 20世纪西方社会思潮学派林立,内容庞杂,流动变迁迅速。其理论学说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宗教学等众多领域;其影响则既扩展到欧美各国,也不同程度地扩展到我国。近年来在我国颇有影响的主要西方社会思潮是: 以个人的存在为出发点、以“存在先于本质”、“个人自由选择”、“人的本质就是绝对自由”为主要内容的存在主义;以理解与语言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世界经验”是人的存在的本体为主要观点的哲学解释学;以人道化的“健全社会”、社会无意识和社会批判为主要内容的人道主义社会哲学;以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是现代世界冲突演化过程中的最新阶段为主要论点的文明冲突论;以“现代性的终结”、“人的终结”、“哲学的终结”为主要理论旨趣的后现代主义。 以自由是民主的中心目的和伦理依据、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保证为主要观点的新自由主义;以主张政府的范围必须有限、权力必须分散、实行适度民主、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理解自由为主要内容的新保守主义;以鼓吹多元论的世界观、主张多党制和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社会主义。 以自由竞争和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协调社会经济活动、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建立“分享经济”制度为主张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反对自由放任、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为主要政策主张的国家干预主义;以货币是说明产量、就业与物价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为核心命题的货币主义;以政府和政治决策过程本身的特点来说明“政府失灵”为主要观点的公共选择理论。 以经典社会学的社会发展“两极论”为出发点、以分化作为分析现代化的中心内容的现代化理论;以“地球村”、“时空伸延”、“时空压缩”、“世界压缩与全球意识的增强”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思潮;以建立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信息社会为最终目标的信息化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