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1999)12—0038—04 在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的过程中,70年代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以来的20多年,无疑是西方哲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时期。 一般说来,可以把这一时期划分为两个阶段。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是拨乱反正,西方哲学东渐得到恢复并走上正轨的阶段;80年代后期开始,是深入发展,西方哲学东渐取得重要成果的阶段。前一阶段中有“萨特热”、“弗洛伊德热”与“尼采热”的出现,在后一阶段中,胡塞尔现象学受到热情传播则是西方哲学东渐走向深入发展的集中体现。上述变化以及前后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时期西方哲学东渐过程中的发展趋势。下面,就这一发展趋势表现及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就第一阶段而言,“萨特热”、“弗洛伊德热”与“尼采热”的出现,充分反映了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年青一代在改革开放后对萨特、弗洛依德与尼采哲学的高度热情,也生动地体现了新时期西方哲学东渐的繁荣景象。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关这些哲学流派,特别是这几位哲学家的著作被大量地翻译过来,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中,不少著作成了当时最为畅销的书藉。 第二、发表了难以计数介绍这些学派、特别是这几位哲学家的文章,举办了大大小小关于这些学派、特别是这几位哲学家思想的专题讨论会或讲座。这些文章与活动,不但受到了社会上的热烈欢迎,而且在年青人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萨特的“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成了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命题。尼采的“价值重估”、“意志自由”、“成为你自己”等,也都成了他们日常谈论的话题。 第三,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者除把一批国外学者评述这些哲学家的成果翻译过来外,还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大量撰写介绍性或评论性的著作。从它们的内容考察,虽然其中不免还有这些哲学家本来面目的阐述,但在这一方面却没有成为重点,而是主要着眼于开始全面介绍与传播。因此,这些著作都以其热情和客观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读者。 就是因为这些“热点”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所以这些学说的大量输入和广泛传播,对于更新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冲击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束缚,都产生了一定推动作用,同时这对于人们主体性的建立,无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它还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深了对现代西方社会和西方文化的理解。 但是,还必须看到,这种积极影响又是历史的和有限的。主要是这些“热点”都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尽管表面上传播气氛热烈,论著发表数量很多,但是从总体上考察,它们多是直接的、表层的、情绪化的渲泄,真正学理上探究很少。实践表明,这样发生的社会影响是不能持久的。因此,随着中国现代化与西方哲学东渐的发展,表面的热烈情绪便被里层的理智思考所代替。例如,不久出现的“告别萨特”、“告别存在主义”的反省,就是它的一种具有说服力的表现。在这种反省中,他们逐渐自觉地领悟到:“萨特仅仅为我们描述了资本主义异化和战争条件下的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提出了自由、选择和创造之于人生价值的理论意义,但对于究竟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和价值,萨特存在主义就显得苍白无力,提供不了令人信服的答案。短短几年后,生活的实践使很多人从轻信中自觉过来”。(注:陈中亚.《我告别了存在主义》,《中国青年》,1982( 10,(30 —31).)事实表明,这样形成的“萨特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能持久的。“弗洛伊德热”与“尼采热”也是这样,它们都在一阵热浪之后便沉寂下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思潮受到了中国哲学界的关注与研究。80年代的后期,随着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认识的深入,以及中外哲学交流的扩大与发展,胡塞尔现象学得到了热情的研究和积极的传播。现象学是本世纪西方哲学中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二战结束以后,特别是《胡塞尔全集》的陆续出版,以及地区性和国际性现象学研究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对其研究的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从现代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中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几乎是经久不衰和无处不在的。值得提出的是,“这种影响是一种理论效应意义上的影响,它表现在:一方面,胡塞尔所使用的现象学方法不仅为欧洲大陆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现象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且它还影响了现象学运动以后的西方哲学、心理学/病理学、美学/文学/艺术论/社会哲学/法哲学、神学/宗教理论、教育学/逻辑学/数学/自然科学,甚至经济学等等学科问题的提出和方法的操作。另一方面,无论赞成他还是反对他,人们都无法避免他,都必须对他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虽然认识的现象学理论始终处在胡塞尔哲学的兴趣的中心,但他在一生的哲学追求中所把握到的生活真谛远远不局限在理论理性领域。他所指出的其他各个思维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西方思想的发展,以至对胡塞尔的不理解同时也就意味着对当代西方哲学,至少是欧洲大陆哲学的认识的狭隘性。”(注: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 三联书店1995,6、372.)因此,60年代以来, 胡塞尔现象学就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开放的国际学术领域。特别是在这临近世纪的末叶,国际哲学界已处于对以往哲学的反思、再理解和消化的阶段。所以,就国际范围来讲,现象学的研究,正在朝着既专且深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