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G421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知识经济日益逼近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必将是知识的竞争,知识是唯一在使用中不被消耗的资源,知识要有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我国在国际上抢占科技和经济的制高点,在国际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国民,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当代大学生。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就必须使他们永远充满着求知爱智的渴望,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近些年,笔者在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求知创新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西方哲人的高尚人格、道德情操与精神追求,来培养学生追求知识献身真理的精神;通过展示西方哲学内在发展的逻辑进程与各种哲学流派的纵横比较,来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深刻性、真实性,确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通过分析比较西方哲学各种多元互补的思维方法及其特征,来启发学生具备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思维能力。 一、人格的魅力——从读书做官到读书求知,培养献身真理的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笔者认为素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的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人的身心特点的综合、内在、整体的体现,是人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条件,我们要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端正读书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不断追求知识热爱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校园里的大学生,加之我国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从隋唐到明清的长达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紧紧地伴随着中华文明史,把读书当作手段,把做官当作目的,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思想可以说在一些学子心中是根深蒂固的,这无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西方传统文化思想是读书求知。作为西方传统文化的古希腊哲学一开始就体现了一种探求宇宙本体获取自然真知的科学精神理性法则。笔者在讲授希腊哲学时,注重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轶闻故事,来介绍哲学家的生平、人格、气质、道德情操、成才道路,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哲学的兴趣、知识的渴望和真理的追求,引导学生从读书为做官发财转向读书为求取真知献身科学。比如西方第一位哲学家“七贤”之一的泰勒斯,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科学家,他出身名门望族,却把全部精力和财产都用于知识的追求与科学的研究。他常常仰望星空探究宇宙真理,一次因为观察得太专注,不慎掉进了一土坑中,一女仆嘲笑他:“连眼前的路都不知如何走,还自称认识人生的道路,甚至天上的事情,掉进坑里就是哲学给你带来的好处吧?”面对愚人无知的嘲弄,泰勒斯仅淡然一笑说:“只有站得高看得远的人,才有从高处掉进土坑的权利和自由,不学无术的人是享受不到这种权利和自由的,无知的人,本来就像躺在土坑里从来没有爬上来一样,又怎能从上面掉进土坑里去呢?”[1] 尽管凡夫俗子没有能力理解泰勒斯的哲学,却以为有资格评价他的生活,他们不懂得正是这位掉进土坑里的人,第一个提出了“水是万物本原”的伟大真理,确定了哲学家永远的使命是探究自然的奥秘,追求宇宙的真知,掌握人生的智慧。泰勒斯还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预见橄榄丰收赚了一大笔钱,想以此向世人证明,只要哲学家愿意,是很容易发财的。每讲到这里,学子们都会被泰勒斯智慧的理性灵魂、崇高的精神境界、伟大的人生选择所吸引。其实在西方哲学史上追求真理献身学术的何止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是皇帝的后裔,为了学术与真理他却放弃王位,自己隐居神庙潜心于哲学的研究;堪称西方孔子的苏格拉底则是各类美德的典型,“智慧、谦逊、俭约、有节制、公正、勇敢、坚韧、不贪财、不追逐权力”[1],由于反对传统的神, 宣扬理性的新神(即他心中追求的真理)被判处死刑;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我爱教师,但我更爱真理”,正是这一座右铭使他宁可背个不敬师长的坏名声,也要批判老师的“理念论”,追求更高的真理;中世纪哲学家阿伯拉尔、罗·培根、托马斯,近代哲学家斯宾诺莎、狄德罗、康德等更是一些志向高远不懈追求坚持真理的伟人,尤其是康德那句名言:“时时震撼心灵的两样东西:头上的星空、心中的良知即自然律与道德律”,更是一代代西方哲人永远探究不懈追求真知与善德的写照。 探究自然求取真知的科学精神理性法则是西方文化的主导精神,正是求真的科学精神鼓舞着一代代西方人去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建立起繁荣的物质文明。笔者就像讲西方哲人的传记那样来介绍哲学家的人品、气质、情操和人生道路,使学生们不断领悟求知的乐趣,生命的真谛,以哲人为楷模,来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思想的引导——从抽象教条到具体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 大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政治课中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但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无非是几条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的抽象教条,而对其深刻性、合理性、科学性则缺乏认识。笔者在讲授西方哲学史时注重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从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来展示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使学生们认识到西方哲学史其实是历史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求取真知的生动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古典哲学发展的必然逻辑和最高阶段,集全部优秀思想之大成,包含无限丰富的内容和价值。 首先古希腊哲学家探讨了客体世界是什么?本质何在?还探讨了客体世界是怎样的?如何发展的问题,这些都展示着希腊哲人探究自然本体的认知历程。在经过文艺复兴反神学的人文主义运动之后,近代哲人注重研究主体人的认识论方法论,即如何求知?求知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从唯物的经验论到唯心的经验论至不可知论,从唯心的唯理论到唯物的唯理论至独断论。西方古典哲学在经历了古代存在本体、近代认识主体的研究后,在其最高阶段德国古典哲学家那里必然要研究客体与主体、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即两者如何同一的同一性问题。从康德否定同一的不可知,到费希特辩证主观唯心论的同一,谢林、黑格尔辩证客观唯心论的同一至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同一,至此,认识向前发展的必然逻辑只能是克服辩证同一中的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的错误,克服唯物论同一中的形而上学的错误。扬弃两者,达到辩证唯物论的同一,这种同一的哲学使命自然是由19世纪上半叶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创立者马克思与恩格斯来完成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西方古典哲学发展的必然逻辑、最高阶段,集全部西方哲学的优秀成果于一身,最深刻、最科学、最真实地反映了客体世界,说明了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是到目前为止,最接近客观真理的哲学。在教学中,笔者注重西方各种哲学流派的纵横比较,尤其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更能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性、合乎真理性。 由此可见,通过西方哲学内在发展的逻辑进程,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丰富深刻的理论源流和思想内容,使学生们既从西方哲学那种精深思辨的理论形式,又从丰富生动的感性内容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逐步由过去贫乏抽象的教条转变为丰富具体的原理,领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正确的世界观,是对我们人生最具有指导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