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最近在一次会议上坦言喜和忧,喜的是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多数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忧的是关闭“五小”和控制总量工作阻力较大。据悉,按年初确定的目标,今年钢产量要比上年压缩10%,但上半年全国钢和钢材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97%和15.87%,结果不但造成产品价格继续跌落, 而且导致全行业陷入亏损。另外,一些地区关闭“五小”的工作迟迟未能落实,有的甚至弄虚作假。《经济日报》为此发表评论说,控制生产总量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尽管会使一些地区和企业局部利益受损,但是从全局来看却是十分必要和十分迫切的。各地区和各个企业都应该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克服本位主义,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切实加快调整步伐,做好结构优化升级这篇大文章。评论说,淘汰落后、调整结构没有魄力不行,不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我们许多行业和企业就不能够脱胎换骨,就不能够获得新生。 【主持者言】优胜劣汰——这大概是国人一讲到市场经济规律首先就会想到的一个词组。今年以来,之所以“多数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条规律起了作用。劣者被汰,市场显得不那么拥挤了,剩下的较为优者自然日子就好过一些了,效益好转、库存下降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了。但盛主任为何还是感到有些“忧心忡忡”?大约是嫌目前的这种“淘汰落后”的速度和力度还不够。按理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主要应该是市场自然运作的结果。落后生产能力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下它们“活”不下去了,再撑下去就得赔更多的钱,企业主于是决定退出或者转向。但中国的这种“淘汰落后”的工作,尤其是国有经济领域的这项工作,主要还是靠政府行为,靠政府下指标、下命令来强行要那些落后生产能力退出市场,甚至在某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当地官员亲临现场来督查“砸锭”这样的“奇观”。在实施这样的“淘汰”计划时,我们总是要用“局部服从全局”这样的政治性道理来教育人们,用“壮士断腕”、“没有魄力不行”这样的语言来“激励”人们。其实,落后生产能力被淘汰,首先得益的不是什么别人,而应该是拥有这些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或部门。因为这种落后的生产能力保存的时间越长,你造成的亏损就越多。但何以我们的上级部门还要苦口婆心地如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来动员下面的企业和部门淘汰呢?为何还要承认淘汰“会使一些地区和企业局部利益受损”呢?显然,这些现象表明,在我们这里,市场规律和市场规则还处于失灵或半失灵状态。一些企业和地方之所以不肯如期、如数地“淘汰落后”,就是因为这些落后的生产能力的确还能给本企业和本地创造“效益”。人们不禁要问,这不是一个悖论吗?如果它的确还能创造“效益”,那又何必称它是“落后”,又何必非要淘汰不可呢?问题就在于这种“落后”还能创造“效益”的“悖论”现象,是以必须要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必须要以行政干预市场、破坏市场尤其是破坏全国统一的市场为前提的。而归根结底,这些“落后”还能创造“效益”、“淘汰落后”要靠行政命令要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怪现象的存在,就是因为政府手中掌握的资源太多、兴办的国有企业太多,或者是以各种非法形式参与分配企业(包括一些非国有企业)利益太多。有人主张对国有企业采取逐级下放的办法来进行“改革”,主张有些国企交给地方政府去管理,以为这样就可以减少国企管理的层次,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天高皇帝远”的现象。事实上,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说到底都是政府,而只要政府掌握着大多数社会资源的配置权,市场规律、市场规则就不可能不失灵或半失灵。自然,你也就搞不成真正的市场经济,或者充其量也就是象有些专家所说的“半市场经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