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7年:痛失历史良机 经济发展需要股票市场,中国的发展和改革需要股票市场,摆脱目前的通货紧缩预期,更需要一个持续走牛的“跨世纪大牛市”。可以说,目前刚刚启动的中国股票市场能不能持续走出一个5 年左右的“慢牛行情”,将决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前途。 不幸的是,正当我们需要一个空前的历史大牛市的时候,国内经济信心却非常不足。总背景是中国经济进入了大调整,政府启动经济措施不力,加重了全社会的焦虑。1999年5月18日,上证综合指数从1059 点开始启动,到6月30日上升到1756点,32个交易日竟然上升66%, 平均每天上升1.07%。上升过快本身就使信心下降,至7月1日在某些传闻影响下突然暴跌,至7月7日跌破1500点,4个交易日下跌14.5%, 平均每天下跌1.033%。 股票市场的暴涨暴跌,反映了中国股票市场不健全,居民信心不稳定,政府调控不成熟,理论认识不到位。以《人民日报》评论员方式,在6月15日进行公开的政府托市,在方式上本身就容易引起争论; 在时机上也有问题,当时股票指数已经上升很快,不必要以社论刺激。社论所提出的一些判断和根据也不能服人,比如说目前股市属于恢复性增长,基础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向好。众所周知的是,我国企业效益每况愈下,与突然飙升的股价形成明显的对照。评论员文章促使股票市场过度攀升,反而打击了股民信心,造成暴跌,将中小股民刚刚入市的1500亿资金套牢,对于下一阶段的股票市场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政府对于股票市场调控的失措,是令人失望的。这使人想起1997年5月份政府对于股票市场的打压。当时的股票市场, 的确上升过高过快,这是在“香港回归”题材下被国际投机资本拉高香港股票市场,将国内A股市场带动起来的,的确不正常。但是既然已经被拉了起来, 中小股民已大批入市,且不顾政府一再警告继续蜂涌而入,从积极方面说明,股民有积极性,为国有企业重组上市创造了天赐良机。当时1 元钱的国有资产,可以溢价发行15元,如果能够采取加快国有资产重组上市的办法,逐步降低股票价格指数,我国国有企业可能早就从整体上摆脱了困境。国有资产并没有流失,而是将实物资产以高价拍卖掉,收回了货币资产。当时国有资产的无形价值真的很高,但是被错误地当作“过度投机的泡沫”给“清算”掉了。 历史机遇,稍纵即逝。短短3个月过去, 当政府以行政手段强行将股票市场打压下来,又在党的十五大上宣布“发展股票市场为国有企业融资”的方针时,马上成为重大利空,中国股票市场陷入1 年多的熊市。国有企业并没有能够通过股票市场摆脱困境。 二、驳“过度投机”论,以所得税调节股市收入 股票市场的功能究竟是什么? 书上说,是企业直接融资的场所,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人们是根据股票的“市盈率”来购买股票的,通过长期投资获得利润分红,市盈率等于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税后利润。股票市场总的市盈率, 大约在30 —40倍之间,等于平均收益除以利率。换手率应该在每年2—3次,多了就是“过度投机”。 我没有在美国炒过股票,但是我不能相信,美国的股票市场就是书上描绘的那个样子。从7000点就说有泡沫,要崩盘,现在到了11 000点居然还能稳得住,不知道“市盈率”是多少?如果把利率降低为零,或者对存款征税,股票的市盈率在理论上可以是无限大的。很难说,股票价格涨到什么点位是“合理的”。 中国的股票市场,与理论模型更是大相径庭。首先,我不相信什么“过度投机”之说。股票收入有两种,一是投资收入,即长期投资获得股息分红,如每年每股分50%分红最高的“五粮液”,也不过如此,比存款利息要高。但是,几乎所有新兴股票市场,在建立初期都是股票供不应求,必然“溢价发行”。当你花费40元买1股“五粮液”, 而不是1元买1股时,你每年每股的分红,就是50元投资,分1元股票的红利, 平均1元投资只有2%的利润率,远远低于存款利率——人们为什么不去存款,要来“长期投资”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几乎所有的投资者所看重的,都是“投机价值”即股票在买卖中所增殖的价值。我之所以愿意以50元购买1 股“五粮液”,是因为我预期能够以60元把它卖出去。可以说,在股票市场上,就动机而言,人人都是投机者。但是就客观效果而言,必然有一半人因预测错误而被“套牢”,成为被动的“长期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贬低投机而抬高投资,是没有道理的。投机和投资随时在互相转化——成功的投资会马上抛出而成为投机,不成功的投机会被套牢而成为长期投资。 有人说,股票市场是一个赌场,输赢相抵,社会总财富没有增加,这是不对的。股票市场能够创造的社会财富称为“风险收益”。风险收益首先来源于交易成本的降低。经济活动本身具有风险,具有良好组织的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国库券市场,在交易过程中,将人的冒险嗜好设计成为系统的交易活动,去抵消经济风险,将交易成本转化成为风险收益。还有一种“财富净创造”,就是满足一部分人所具有的“冒险偏好”。当人的冒险嗜好得到满足时,他要支付报酬;冒险活动成功时可以得到超额利润,失败时则付出超额损失。这里不仅有财富转移,也有财富创造。如果说物质性财富来源于体力劳动,精神性财富来源于脑力劳动,那么风险收益就是来源于人们的预测和冒险活动,需要付出复杂的脑力劳动,高强度的智力和感觉能力,以及敢于承担不确定性的魄力。和其他第三产业一样,应该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否则,国家对股票交易征收的0.7%的印花税,证券公司扣除的0.7%手续费,以及派生出来的大量收入:证券报刊,股评,电话电脑操作的委托费用,软件费用,从何而来?至于股票市场所能够起到的对于人的业余时间的利用、精神的寄托、社会安定的社会效益,还没有考虑在内。股民入市,是从纯粹消费者向投资者和投机者的转化,马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对于其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