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总产值保持持续快速增长,1978年~1996年平均增长15.1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工业产业结构的重心实现了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移,1996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所占比重已达到56.97%;工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每年发表的世界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已由1994年的第34位逐年上升到1995年的第31位和1996年的第26位。 但是,中国工业化的总体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借用H·钱纳里等人的“多国模型”,采用汇率法及国际购买力平价(PPP)法对中国现阶段人均GDP水平进行了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大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经济发展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研究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出发点。 一、中国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是,中国工业增长的质量较低,粗放型的特征十分明显。这主要表现在推动工业增长的因素中,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占有较大的比重,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据一项研究成果显示,1981年~1995年,即“六五”至“八五”计划期间,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年均增长11.8%和3.6%,它们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2%和22%,即全部要素投入的贡献率为70.2%;综合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为2.9%,其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从“六五”计划期间的30.9%和“七五”期间的13.2%提高到“八五”期间的37.8%,但是15年平均对工业增长的推动作用仅为29.8%,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目前的较高水平,也低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的水平。这种状况说明,近年来中国工业增长中生产要素投入推动的份额占到7成,其中有5成的份额是由资本投入带来的,它在实物形态上表现为巨量装备和资金的投入;劳动力投入贡献率占有2成,劳动力增长主要表现为就业人口的增加,特别是农村工业化进程中乡镇工业就业人数的增长。综合要素贡献率的较低份额,说明工业增长中技术进步的速度和能力较差。在这种粗放型增长条件下,经济和资源、环境三大系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一是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二是未来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不足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矛盾。这两个层次的矛盾,既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普通性,又有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特殊性,它们已成为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一)工业化对自然资源带来巨大压力。 1.对资源过度耗费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以土地资源为例。1949年全国共有耕地14.68亿亩,人均约2.7亩。40多年来,开荒造地5亿亩,合计耕地面积近20亿亩。随着近年来城市占地和“开发区热”的兴起,乱占耕地的现象急剧增加。到1995年全国耕地仅为14.24亿亩,比解放初期实有耕地少0.4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1.18亩,比解放初期减少了1.52亩。目前全国三分之一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人均耕地在0.6亩以下。又如,淡水资源。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随人口增长而下降的同时,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却在大量增加,使全国缺水城市已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在100个左右,北方缺水面积已超过60万平方公里。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近年来北方各大城市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了10米~30米,全国有了20多个城市发生大面积地面沉降。由于流经区域用水缺乏有效管理,黄河发生了长时间的断流,对于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再如,林业资源。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已由解放初的3.5亩下降到1.6亩。据有关资料显示,到90年代初,全国林木年生产量为2.75亿立方米,而消耗量达2.94亿立方米,每年林木赤字为0.19亿立方米。对林木的过量开采已使天然林区的面积急剧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破坏。 2.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目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日本的七分之一,美国的十分之一。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1994》的估计,目前中国每取得100美元GDP消耗的能源相当于187千克石油。而日本为13千克(约为中国的十四分之一),德国为18千克(约为中国的十分之一),美国为35千克(约为中国的五分之一),即使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低于中国的水平。目前中国12种主要原材料工业产品的物耗是发达国家的5倍~10倍,有的甚至高达百倍。例如,钢铁的物耗强度是发达国家的5倍~8倍,是印度的1.5倍~2.5倍;塑料是发达国家的1.5倍~2.0倍,是印度的1.5倍~2.5倍,合成纤维是发达国家的10倍~20倍,是印度的4.4倍。而资源的利用效率普遍较低,煤炭的回采率仅为23%,铁矿仅为45.4%,10种有色金属矿分别仅为23%~70%。 3.工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发生了巨大的矛盾。一是为了支持国内的生产能力和需求,不得不大量进口国外资源。例如,1995年中国进口原油3600万吨,净进口(进口减去出口)石油已达1200万吨,约占国内消费量的7.5%。又如,近年来,全国进口富铁矿的数量逐年增加,1985年、1990年和1995年分别达到1011万吨、1419万吨和4115万吨,10年间增长了约3倍。若根据2000年粗钢产量1.05亿吨、国内铁矿保铁率下降到65%计算,届时每年需进口富铁矿7000万吨,将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铁矿石进口国。二是现有的矿产资源,除煤炭外在下世纪将先后面临枯竭的危险。当前已有不少矿区因资源枯竭,资源性城市面临着产业转换的沉重压力,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当前,工业化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矛盾已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