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体制转型与所有制结构变动 (一)所有制结构的统计分类与指标选择。 1.国民经济的统计分类。理论的发展与近20年来的实践,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在统计上分为九大类别: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在划分所有制结构时,一般以企业为单位划分,一个企业是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其产出就全部算作公有制经济,而不考虑其中的非公有成分。在党的十五大提出混合经济概念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公有和非公有经济的划分。在具体的计算上,从以前的以企业为单位,进一步细化到拆分企业内部的不同所有制成分。由此,公有经济就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非公有经济就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其他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私营和个人成分;其中混合经济主要包括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 2.统计指标选择。考察了统计分类之后,我们还有必要对统计指标作出选择,因为选择不同的统计指标,可能得出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一般来说,衡量各所有制的经济比重,可以用产出指标(即GDP或GNP),也可以用资产指标(总资产或净资产),还可以用从业人数等指标。 (二)所有制结构变动的初始条件。 我国体制转型期的所有制结构的演变是建立在改革前所形成的所有制结构基础之上的,它是研究我国改革以来所有制结构变动的初始条件。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的所有制结构,除解放区以外,主要包括五种形式:外国资本所有制、官僚资本所有制、民族资本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劳动者个体所有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通过没收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为国家所有,建立了全民所有制经济;通过全国性的土地制度改革,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了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通过利用、限制和初步的改组和改造,使民族资本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通过对个体手工业的指导、扶持和帮助,引导其走上合作化道路,建立了以手工业合作社为主的集体所有制。到1952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就演化成为全民所有制、民族资本所有制、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四种主要形式。以工业为例,四种所有制1952年的总产值构成分别为41.5%、34.6%、20.6%和3.3%,其中,公有制经济(包括国营和集体)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大约为45:55。 从1953年开始,我国制定并实行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原则指导下,通过三大改造和对农村合作经济的升级、过渡与合并,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公有制经济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52年的45%,迅速上升到1957年的73%,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也由1952年的34.5%,迅速上升到1957年的78.5%。这一所有制结构又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城镇的所有制升级运动中进一步强化,很快我国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几乎达到了100%的地步。从50年代末到1978年的近20年中,我国几乎消灭了个体和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也因这一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而处于极低水平。从而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只剩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呈现出单一的公有制结构特征。当然,这种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是与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它是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存在和运行的微观基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初始条件。 (三)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及其特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工作着重点的转移,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改革开放之路。在所有制改革方面,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的规律,在指导思想上,摒弃了过去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和急于向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过渡的政策,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从而为所有制结构调整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既存在先进的现代化大生产,也存在落后的小生产。因此,所有制结构的选择,必须从生产力的这种状况出发。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在改革的实践中,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除了土地集体所有外,其他生产资料允许农民私人拥有,鼓励乡镇和村办工业的发展;鼓励和允许个体经济、私人经济发展;积极吸引外资进行合资、合作或独资经营;推行股份制,探索发展包括各种不同经济成分在内的联营或合作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行,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1.产出的所有制结构。从国民生产总体角度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4772.4亿元,其中,非公有经济实现18096.2亿元,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为24.2%,而公有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占75.8%。这个指标是根据新标准计算的,即公有制经济中包含了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如果按照旧标准计算,那么非公有成分大约在32.9%,公有经济的比重大约为67.1%。 以工业所有制结构为例,由于各种不同类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1)国有工业份额不断下降。(2)集体工业份额有所上升。(3)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在工业总量中的比例从无到有不断上升。(4)城乡个体工业快速增长,比重不断上升。 2.资本投入的所有制结构。从资本金和资产角度分析我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以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为例,1996年我国国有经济资本金占全国的比重为50.7%;集体经济资本金比重为16.5%,两者之和为67.2%,占有全部资本金的三分之二。而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的资本金比重分别为7.6%,14.5%和9.7%,这四类经济的资本金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的比重为31.8%,而剩余的资本金基本上由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所占有。从资产结构来看,1997年我国独立核算工业的资产结构与资本金结构基本相同,但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资产比重分别较高,分别为57.1%和16.0%。如果加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那么,公有制经济的资产比重更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国民经济中,尽管与其他指标分析一样,逐渐趋于多元化,但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有主导份额,处于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