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科教兴国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的治国方略。在座的都是我们党各方面的领导同志,我感到很有必要同大家来谈一谈这个问题。今天,我讲以下几点: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当新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那就是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着愈来愈大的影响。正如江泽民同志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机遇与挑战,更加显示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从国际上看,我们正面临着在科技和经济上占优势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大压力,以及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科技教育和经济建设搞上去,这关系到我国以什么姿态进入新世纪,以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更大的主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从国内来看,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历史时刻,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我们面临着很好的形势,前景光明,充满希望;同时,又有一系列相当棘手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需要解决。比如,我们的农业,要在有限耕地面积上,生产足够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解决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我们要在不断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同时,解决好前所未有的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我们要有更加强大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我们要在加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处理好经济建设同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人才,取决于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取决于高素质的教育。可以说,我们的根本出路在这里,希望在这里,我们工作着力点也要放在这里。 为了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从而赢得挑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都必须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有一个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把实施科教兴国放在党和政府工作的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狠抓落实,使它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宏伟目标。 二、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以来,拨乱反正,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科技进步,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科学技术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就。 1、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八五”期间,我国共培育出300多个新品种,平均单产增产10%左右,新增粮食300多亿公斤, 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00多亿元;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 又可比三系法增量10—15%;黄淮海区域治理,通过近300万亩治理示范, 粮食单产比“七五”期间提高27.8%,油料增长39.3%,皮棉单产提高26.8%,人均收入增加29.7%。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已在全国累计推广约5亿亩, 平均亩增产达50公斤。ABT植物调节剂、紧凑型玉米、 小麦旱地全育期地膜覆盖技术、塑料暖棚畜禽饲养等大批成果也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数以百亿公斤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2、前沿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的高温超导研究,证明定理的数字机械化方法,水稻基因组物理图谱部分肿瘤抑制基因等成果获得国际学术界的充分肯定;一批新兴学科如生命科学、表面科学、纳米科学、非线性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等得到了迅速发展。一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走上国际舞台,有200 多名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组织中担任职务。在高技术研究领域,自主开发成功了0.8微米集成电路芯片,并拉制成功12英寸单晶;国产程控交换设备占国内市场的份额由1992年全部依赖进口,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60%;6000米水下机器人海试成功,使我国具备了对全球97%的深海进行探测的能力。秦山核电站建设成功,蒸汽裂解乙烯技术的采用、宝钢成套设备的国产化、镍氢电池等科技成果的转化也获得成功,等等。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一批高技术企业已显露头角,初步具备了搏击国际市场的实力。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实现收入3388亿元,利税总额350亿元,出口创汇65亿美元。7年间上述三项经济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3.2%、73.1%和81.8%。 3、在开发和应用工业共性技术方面取得很大成绩。 激光照排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们在印刷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工程设计单位的普及率达到80%以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已在一些行业和省市示范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 )系统在海关、商检、外贸、商业、金融等领域广泛应用,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海关监管,促进电子商务的进程等发挥了重大作用。三峡工程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60万千瓦发电机组、50万伏交流输变电、连铸连轧技术、60 万千瓦核电等一批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已投入应用。 5000吨级货物重载列车已在京沪、京广线上开通,时速160 公里的准高速列车正式运营,并得到推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