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刘少奇同志是我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善于把实践经验提到理论高度,同时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形成了许多有重大意义的建树。本文试图以刘少奇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对知识分子问题的一些论述作为出发点,对其知识分子观作一简单论证和评价。 首先,在我们党内,公开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人中,刘少奇是第一人。 建国初期,我们党的一般提法是把中国社会划分为四个阶级组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知识分子不像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或民族资产阶级那样,能按照通常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的标准来划分,无论知识分子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只能算是一个社会“阶层”或“分子”,而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因而被当做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而刘少奇认为,应当确定知识分子属于劳动者,属于工人阶级,这主要着眼于他们的活动方式和经济地位。他们是脑力劳动者,靠工资收入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不占有生产资料,不剥削他人,所以,他们属于劳动人民,而不属于剥削阶级,因而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例如,他在1949年对天津国营企业职员讲话时指出:“现在的工厂是国家的工厂,人民的工厂,你们是国家在工厂中的组织者。职员,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是无产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是整个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国家依靠工人,同时也依靠职员,特别是依靠厂长、工程师和技师。”(注:见《刘少奇同志天津讲话》第42—43页,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资料室编。)在天津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更明确地指出:“职员是什么人呢?也是工薪劳动者,也是出卖劳动力的,这一点职员和工人是相同的。无产阶级中有一部分是血统的体力劳动者,是基本队伍;此外还有许多职员脑力劳动者。”(注:见《刘少奇同志天津讲话》第91页,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资料室编。)在谈到关于工程师的成份与能否加入工会的问题时,刘少奇认为,工程师虽然是受资产阶级的教育,和资产阶级较接近,在思想上受其影响,并且大多数是小资产阶级出身,但他们基本上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是因为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都是劳动人民,同是劳动阶级。不把他们当做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那是很错误的,必然要产生极大的危害性,就会分裂工人阶级。(注:参见《刘少奇年谱》(下卷)第20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其次,在重视和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方面,刘少奇是为之大声疾呼、鞠躬尽瘁的先驱者。 1949年5月,刘少奇受党中央的委托,去解决开滦煤矿的问题。 当刘少奇提出是否应该吸收那些工程技术人员和高中级职员加入工会时,军代表说,这些人工资待遇和普通工人相差很大,要他们加入工会,怕工人会有意见。刘少奇听后意味深长地说:“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知识不行。”“他们待遇虽高,也是靠薪金生活。他们是脑力劳动者,也是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工人如果不服气,要向工人做工作,要依靠工人阶级建设开滦,并要依靠工人阶级团结、教育知识分子。要记住这一点,没有知识分子,社会主义便不能胜利。”(注:转引自《刘少奇佳话三百篇》第180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北京第1版。)1954年9 月,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刘少奇做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他指出,我国的知识分子,在过去的革命运动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今后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将起更加重要的作用。除开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并进行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活动的知识分子外,国家必须注意团结一切知识分子,发挥他们的能力,使他们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服务。时隔两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做政治报告时再次强调:“要完成文化教育工作各方面的任务,必须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知识分子队伍,”(注:见《刘少奇选集》下卷第240 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并提出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必须继续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科学和艺术的繁荣。“八大”以后,全国知识界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如薄一波同志所说:“当年我们党开始提出和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时,知识分子是种什么精神状态?可以说是一片衷心的拥护,兴高采烈,积极性很高涨,学术探讨空气也很浓厚。在那种情况下,就比较容易出成果、出人才。”(注:见簿一波《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的回顾》518—519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后来,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出现了曲折,国民经济遇到了严重的困难,知识文化界也经历了反右扩大化的严重波折。为了克服困难,统一认识,加强团结,1962年1月, 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即著名的“七千人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了书面报告。在谈到1949年以来的12年,特别是从1958年以来的4 年的经验教训时,他指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必须尊重科学技术。对于科学技术人员,在政治上应该团结和帮助他们,在技术问题上应该尊重他们的职权和意见,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应该向他们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注:见《刘少奇选集》下卷第367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令人惋惜的是,这种正确指导思想在工作中的执行由于后来“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而被打断,知识分子被冠以“臭老九”的称谓。刘少奇也未能摆脱厄运,在经受残酷的迫害之后,于1969年11月12日含冤逝世于河南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