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50年来,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战场,一直为史学界所重视,是一个长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并且不断产生新的学术成果。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回眸一下这方面研究发展情况,对于推动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敌后战场,又叫解放区战场。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就称敌后战场为解放区战场。朱德在“七大”所作的军事报告题目就是《论解放区战场》。但敌后战场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史学界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敌后战场应包括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把二者“合二为一”研究。有的认为,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在客观上虽有不可分离的一致性,但从研究工作的角度,应划分为两个不同的课题,对敌后抗日战场主要应从军事学角度进行研究。我赞成后一种意见,因为前一种意见,使敌后战场研究的范围过大,内容过于宽泛。从军事学角度把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分开是适当的。 一 50年来敌后战场研究概况 50年来敌后战场研究发展情况大体上可划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前(1949年10月—1966年5月)。 这是敌后战场研究工作的初步阶段,或者说是敌后战场研究的奠基阶段。毛泽东在“七大”所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对敌后战场的发展、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一次作出了正确的概括和评价。朱德在“七大”发表的《论解放区战场》,又是全面、系统研究总结敌后战场的第一部著作,其意义和影响深远。但由于抗日战争很快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再次破裂,一场新的内战随即发生,且持续了4年之久, 使这个研究基本上陷入停顿状态,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有可能重新开展起来。 这一阶段,出版的研究敌后战场的著作主要有:《中国共产党三十年》(胡乔木著,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抗日战争》(艾风编著,上海星火出版社1951年版)、《中国人民是怎样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李一叶著,开明出版社1951年版)、《人民的胜利》(叶蠖生著,工人出版社1956年版)、《平型关大战》(吴天骥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丁玲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冀中抗日战争简史》(河北省军区政治部编写,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一个革命根据地的成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概况》(齐武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晋绥解放区民兵抗日斗争散记》(穆欣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胡华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版)、《中国现代革命史讲义》(何干之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年版)、《中国共产党简要历史》(缪楚黄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简编)(王实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徐元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第三卷)(李新、彭明等著,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这些著作中,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三十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革命史讲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第三卷)以及《一个根据地的成长》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一阶段,发表了一批关于敌后抗日战场的回忆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解放军30年征文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星火燎原》6、7两集。同时,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红旗飘飘》中也陆续发表了敌后战场回忆录。各地出版社还陆续出版了一批回忆录书籍。如《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战争回忆》(冯白驹等著,华南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半岛烈火》(王亮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徂徕山上红旗飘》(解放军济南部队政治部宣传部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战斗生活的回忆》(冯仲云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60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云南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等。这些回忆录通过作者亲身的经历,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他抗日武装,为开辟坚持敌后战场所表现的英勇牺牲精神和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这一阶段,整理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资料和报刊资料。历史文献资料重要者有:《六大以来》(中共中央书记处1941年在延安编印,195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北京再版)、《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共三口袋,人民出版社1957年以活页形式出版)、《抗日战争时期的人民解放军》等。报刊资料有:延安《解放日报》、《新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群众》、《八路军军政杂志》等。 这一阶段,在中央军委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编写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当时在内部出版发行的《八路军一二○师及晋绥根据地战史》、《一二九师及晋冀鲁豫根据地战史》、《山东军区战史》、《新四军战史》、《晋察冀军区战史》、《冀热辽军区战史》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敌后根据地军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光辉业绩。 这一阶段,出版了《毛泽东选集》1—4卷,其中有两卷,直接选自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讲话和对党内的指示。它为我们研究敌后战场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献资料和理论指导。 这一阶段,敌后战场的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资料的整理出版还有限,同时又受到“左”的思想影响,思想不解放,禁区较多,研究的领域和方面比较狭窄,视野不开阔,分析问题不深入。 但这个阶段,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终究在收集、整理资料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并出现了一些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有影响的著作。这便为后来敌后战场的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文革”时期(1966年至1976年)。 这10年,历史研究工作基本停顿下来,出版的一些党史书受到极“左”思潮的严重影响,党史变成路线斗争史,许多历史被颠倒和歪曲。敌后战场的历史也不例外,如百团大战因彭德怀遭批判而被全部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