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李大钊诞辰105周年的近五年来, 国内共发表研究李大钊的论文近120篇, 这些论文除了承袭前人继续探讨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民主主义思想、哲学思想及李大钊与传统文化外,还深入拓展了李大钊的军事思想、社会学思想、史学观、统战理论等领域,同时对他的生平事迹也作了更为详尽的考证。为使研究李大钊的学者能便捷地了解关于李大钊的研究动态,本文就近五年来的李大钊研究作一个综合性的介绍,并以拙文纪念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 一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他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同时强调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程明欣和原村针对黄景芳和曹庆萍在《光明日报》1993年12月13日发表的《简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毛泽东倡导并由他开始的”的观点提出不同见解。程、原两位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初倡者是李大钊。他们认为,李大钊从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就自觉运用它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李大钊不仅重视以科学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研究,而且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情况下的实际运用。他旗帜鲜明的驳斥了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错误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真理,是世界改造的原动力的学说,是“挽救中国革命的导星”。李大钊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联系的思路,对中国革命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注:程明欣、原村:《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河北学刊》1996年第2期。)。 李大钊以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在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那是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全面的、准确的、独到的认识。黄敏兰撰文指出,李大钊认为唯物史观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独创的,而是近代世界思想革命的一部分,但就其整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必须将其中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理解,不能随意割裂。黄敏兰还把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体系的认识与列宁的相关认识进行比较研究来凸现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独到之处(注:黄敏兰:《李大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人文杂志》1997年第6期。)。 李大钊早期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以北京大学为基地的,因此,李大钊的名字和他的马克思主义观与北大及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沙健孙指出,李大钊在中国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的年代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为中国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他的指导下,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即具有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坚持革命原则、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革命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等优点。他对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的论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作出了贡献。他还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哲学和社会科学阵地和培育一代新人方面有了开拓性的建树,使共产主义的真理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注:沙健孙:《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与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探索中国革命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陈增辉撰文指出,李大钊在十月革命成功后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开创了马列主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的新局面。同时,他对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最早的贡献,他提出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必须依靠农民,必须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必须通过武装斗争来达到革命的目的等一系列理论阐述。他还根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蓝图进行了描绘,指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性,而且中国将来的社会主义也将有自己的特性(注:陈增辉:《李大钊对中国革命理论的贡献》,《光明日报》1997年5月27日。)。 二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是李大钊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五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是将其放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深入考察其理论内涵及历史贡献,并深入探讨了李大钊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应“具有中国特性”等思想。 沙健孙撰文探讨了李大钊的社会主义观,他认为李大钊根据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蓝图进行了描绘。李大钊不仅从政治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法律上“废止”和“扫除”“旧的经济生活与秩序”,经济上满足劳动者的欲望等三个方面论证“未来中国要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应具有的一般特性,而且根据唯物辩证法“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并论证了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将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性又具有中国特性这样一个科学命题”。李大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更是“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一种新制度”。李大钊还就社会主义与生产、社会主义与竞争、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与自由等问题提出了重要的见解(注:沙健孙:《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光明日报》1994年6月27日。)。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张静如教授从分析李大钊的现代化意识入手,论述了李大钊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第一,李大钊的“现代化思想、观点对指导中国社会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李大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勾画了蓝图。对于李大钊来说,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李大钊系统阐述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观点,就社会主义社会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张静如教授还分析和概括了中国社会从被动走向主动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李大钊在实践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一,引进和传播现代化意识形态最高层次马克思主义,并培养出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推动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精英。”“第二,创建新的现代化政党中国共产党,为其在政治领域中占有一定地位创造条件而努力。”“第三,促成巩固和发展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第四,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献出了生命。”(注:张静如:《李大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北京党史研究》199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