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33年新疆“四·一二政变”后,盛世才取得了新疆合法统治者的地位,但他却仍处于马仲英、张培元、伪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东土)等强大敌对势力的层层包围之中。为击败对手,盛于1933年10月派外交部驻新疆办事处处长陈德立、新疆航空队队长姚雄赴莫斯科向苏联请求军事援助。12月,斯大林调驻塔什干外交特派员阿布列索夫为苏联驻迪化(即今乌鲁木齐)总领事,偕陈、姚来迪与盛世才直接谈判(注:张大军:《盖棺论盛世才》之九,载(台北)《传记文学》21卷第1期,第78页。)。斯大林给阿布列索夫的指示是:“告诉督办, 苏俄的政策就是给他支持与援助,使他能够镇压内部的一切纠纷和混乱”(注:张大军:《盖棺论盛世才》之九,载(台北)《传记文学》21卷第1期,第77页。)。阿布列索夫到迪化后, 盛与之立即达成秘密协议。目前,笔者还没有搜集到有关该协定的原始文件,但各种资料显示,其主要内容如下: 苏联售盛300万卢布的军火,包括30架飞机及飞行员、机关枪、 步枪、通讯器材等军用品,苏联装编“阿尔泰归化军”进入新疆帮助盛世才剿灭马仲英、张培元等反盛势力,平乱后该军立即撤回(注:盛世才:《十年回忆录》,载(台北)《自立晚报》1953年1月12日。)。 盛世才则表示在将来新疆各族人民的文化水准能够接受共产主义时可以实行共产主义(注:盛世才:《十年回忆录》, 载(台北)《自立晚报》1953年1月12日。), 新疆对外重大事件商诸于苏联领事或征求其同意,重要官员之进退须征求苏联领事的意见或经其考查(注:张大军:《盖棺论盛世才》之九,载(台北)《传记文学》21卷第1期,第77页。)。盛世才答应给苏联在新疆开采石油金矿的让与权以及由朱古察克筑一条铁路到迪化的权利(注:大卫·达林:《苏联与远东》,转引自张大军《盖棺论盛世才》之九,载《传记文学》21卷第1期,第78页。 )。苏联同意盛世才手下的白俄归化军不必解散,仅加以清除,并由苏联代表所同意的军官担任指挥(注:大卫·达林:《苏联与远东》,转引自张大军《盖棺论盛世才》之九,载《传记文学》21卷第1期,第78 页。)。 该协定的达成标志盛苏同盟的形成。苏联给盛世才以武器援助并直接出兵帮助盛世才击败对手、平定内乱,以军事手段支持并间接控制盛世才在新疆的统治是盛苏军事同盟的核心;盛世才对新疆社会发展方向的许诺以及苏联对新疆内政外交大权的控制奠定了盛苏政治同盟的基本准则;苏联在新疆享有的单方面经济权益决定了盛苏经济合作关系的特点。 盛苏秘密协定达成后,苏联即派“阿尔泰归化军”(实为苏联红军)分兵两路进入新疆,到1934年7月,先后消灭了张培元、东土、 马仲英等反盛势力的主力,并迫使其残余势力与盛和解。这样,在苏联的援助下,盛世才击败了对手,稳固了自己在新疆的统治地位。 二 盛世才主动同苏结盟,是盛为巩固自己在新疆统治地位的需要。 盛世才上台之初面临的严峻军事形势迫使他谋求外力援助,以击败对手,稳定自己的统治。 盛世才上台后,迪化形势岌岌可危,他虽于1933年6 月间在紫泥泉战役中侥幸击退马仲英,暂时解除了迪化城围,但其统治区仍处于马仲英势力包围之中。在迪化城东南面,“由镇西(即巴里坤)、哈密,以迄鄯善、吐鲁番一直到焉耆一片广大而出产丰富的地区”,均为马仲英占据;“北疆由镇西向西北沿外蒙边缘到阿尔泰南部是马仲英的势力范围”;在迪化城南面,“马世明(马仲英部属)的势力已越达坂城到柴窝堡距迪不到百余里,有时达芨芨槽距迪化不过四十里”(注:张大军:《盖棺论盛世才》之九,载(台北)《传记文学》21卷第1期,第71 页。)。西面伊犁又为张培元所把持,而张氏与盛向来不和,1933年9 月,张、马达成共同夹击迪化的协议,拟马、张南北分治。这样马、张等反盛势力对迪化已构成四面合围之势。从军事实力上看,盛部15 000人,马部万余,张部6 000人, 盛与张马实力大致相等(注:张大军:《盖棺论盛世才》之九,载(台北)《传记文学》21卷第1期,第71页。 )。因此,盛世才在回忆录《牧边琐忆》中也认为“以声势论,是张马为优,以实力论,则双方相等”(注:张大军:《盖棺论盛世才》之九,载(台北)《传记文学》21卷第1期,第74页。)。但盛部中5 000余东北军不愿卷入内战,对与张马的作战表现消极,盛对2 000 名归化军(金、盛时期招募的俄国十月革命后滞留新疆的白俄军)的态度也有疑惧(注: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商务印书馆,1936 年初版, 第564页。),还担心张培元拉走金树仁旧部(注:陈沣:《张培元、 马仲英联合反盛失败经过》载《新疆文史资料选编》第6辑, 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7页。)。再者,盛防区狭小, “仅东至奇台(即古城)、西到塔城”,且“盛防区存粮不足一、二月之用”,而张马不仅对盛统治区构成合围之势,且其防区“出产富庶,补充给养毫无恐慌之虞”(注:张大军:《盖棺论盛世才》之九,载(台北)《传记文学》21卷第1期,第71页。)。因而,从军事实力对比看, 盛也处于明显不利位置。1933年8月,马部向迪化推进,重构对迪化的包围之势, 彭昭贤(当时任国民党新疆省党务指导员)在《政海浮沉话当年》中回忆:“迪化城围两个多月,马仲英的围城部队既没有攻进城来的力量,盛世才的守城部队也无力对马部实行反攻,可是日子拖延久了,城内的粮食首先发生了问题……假如这样僵持下去,迪化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迟早将落在马仲英之手。”(注:张大军:《盖棺论盛世才》之九,载(台北)《传记文学》21卷第1期,第74页。)因此, 盛世才欲挽救危局,势必要争取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