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注:《求是》,1991年第13期。)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著名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刘少奇,对于这项政治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阐述和学习刘少奇关于这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既是对一代伟人的深切缅怀,也是坚持与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现实需要。 一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客观存在,各民主党派就是这些阶级、阶层的政治代表。各民主党派形成时期的政治纲领,主要是反帝爱国和要求民主,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纲领的要求基本一致,因而它们与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 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能否与资产阶级共享政权?共产党能否在政权上同民主党派合作?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为了打击主要敌人,共产党人必须争取同其他革命运动和民主政党互相支持、团结合作的思想。但是,他们并没有论及革命胜利后,共产党同民主政党的关系。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政党的联合政权,但不久即归于失败。斯大林时期,苏联是共产党一党专政的国家政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不囿于理论,墨守成规,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和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探索,终于找到既适合现实政治需要,又能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建国方案。1945年4月,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俄国的历史形成了俄国的制度。”“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将形成中国现阶段的制度,在一个长时期中,将产生一个对于我们是完全必要和完全合理同时又区别于俄国制度的特殊形态,即几个民主阶级联盟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态和政权形态。” 刘少奇对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进行了精辟的论证,着重阐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各民主党派也将是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构成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其一,新民主主义国家需要私人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刘少奇指出:私人资本主义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它在一个长时期内对于新中国具有进步性、建设性和必需性。(注:《刘少奇年谱》(1989—196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12页。 )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是有它的进步作用和革命作用的。”(注:《刘少奇年谱》(1989— 196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79页。)其二,新民主主义国家是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而这样的新中国也正是长期参加民主革命的各民主党派奋斗的目标。共产党没有理由把并肩战斗的盟友一脚踢开。因此,刘少奇强调“在政治上要联合他们,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作斗争。在经济上要联合他们发展生产”。(注:《刘少奇年谱》(1989—196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01页。) 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不仅科学论证了新中国的政权构成,深刻阐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参加新中国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积极引导它们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为了“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中共中央指示各抗日根据地政权施行“三三制”。正如刘少奇所指出的,“三三制”实行的结果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某些代表人物也参加了革命根据地的政权机关。“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权体制的尝试和实践。1942年7月, 刘少奇向全党指出:“推行各阶层联合的民主政治,推行‘三三制’等,具有全国性的政治意义,具有新中国雏形的政治意义”。他指示各抗日根据地“要下决心,务必在会后把民主政治、‘三三制’等切实推行,非达到可能的高度不可”,“以影响与推动全国”。刘少奇始终关注并亲自指导革命政权的建设,为民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参政开辟道路。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有国共两党和各民主党派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获得各民主党派的支持和拥护,为多党合作建立新中国,作了积极的思想政治发动。解放战争中,当蒋介石国民党血腥镇压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共和国政治方案彻底破产时,中国共产党及时开展对“中间路线”的批判,教育和帮助了民主党派,使他们认识到旧民主主义路线行不通。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全国各界人民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迅即发表声明,表示热烈拥护,一致宣布接受新民主主义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随后,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与创建新政协,缔造新中国。 新中国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多党合作的政权。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的擘划实现了。历史证明他们关于新中国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论证是科学而正确的。多党合作国家政权的开创,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953年夏,第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讨论普选中民主人士的安排等问题。刘少奇对此极为重视,会前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会上作了《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他在会前即指示有关领导同志,对民主人士的安排工作要做得好一点,让他们感到共产党的热诚。在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组织部署下,在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新一届政府时,仍有一大批民主人士担任国务院部级领导职务,保证了多党合作的政府性质。此外,还有许多民主人士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