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于上个世纪中叶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在1949年之前,由于国家主权沦丧,社会动荡无序,政府极端无能,因而始终步履蹒珊,收效甚微。以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契机,中国现代化才最终走出困境步入坦途。1949年是中国现代化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本文拟将1949年革命成功前后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就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组织领导、社会动员以及由此而得出的成效的不同等若干方面作一番比较。 国际环境如何与现代化的成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观世界现代化历史,成功的现代化都是在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的。西方列强借助强劲的军事、经济实力为后盾,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身上,对中国的资源进行了竭泽而渔式的掠夺,为时整整一个世纪。严峻的国际形势,致使这100年的中国现代化始终裹足不前, 几度中断、逆转。历史已经证明,丧失主权独立的中国,根本不可能自主地利用外部资源,发展本国现代化。因此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争取国家的独立,是中国现代化所必备的前提条件。1949年革命成功之后,中国才最终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欺凌,取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中国的现代化由此才具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国际环境,得以轻盈的步伐向前迈进。享有完整主权的中国最终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根据本国发展的需要,发展对外关系,利用外国技术、资金发展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变迁过程,需要一个安定统一的国内政治环境,一个强大高效的中央政府的领导,以便举国上下步调一致,有计划地推进。现代化理论研究表明,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第三世界)由于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压力,以及快速摆脱国家困境实现现代化的紧迫感,其现代化的推进更是需要具备这样的国内政治环境。而中国正是属于这一类型。1949年革命成功之前,中国现代化所处的国内政治环境突出表示为:政府软弱无能,社会动荡无序,作为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中央政府,无以有效地领导和推进国家现代化。国家四分五裂,有限的资源被连年不断的内争所耗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被放到无足轻重的地位。1949年之后,国内政治环境终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过数十年的动荡之后,国家统一了,社会安定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最终确立起来了,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国现代化的那些严重的政治环境问题终于得以解决。1949年前后,国内政治环境的天差地别,也就决定了两个时期在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社会整合、力量动员、资源调集的程度上,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由此严重地影响了这两个时期中国现代化的推进。在1949年之前,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社会整合、力量动员是相当不足的,这无疑给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限制。1949年革命的胜利已为新政府重整中国社会、动员力量创造了巩固的基础。一个有了多年革命实践,以解决民众疾苦,争取国家独立富强为己任的政党,其威信早已扎根于广大民众之中,其领导的政府,在有利的政治环境下,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显然可以成功地整合中国社会,动员全民力量,调集国家资源投入中国现代化。 由于上述诸方面的原因,造成了1949年前后中国现代化的成效截然不同,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