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作用、地位、意义这几个范畴,仔细分析是不尽相同的。贡献、作用这两个范畴,在用于评价历史事件时,主要是着眼于事件本身,着眼于事件本身对社会历史的作用和影响。相对于历史的长过程,任何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都只是短暂的一瞬。贡献、作用所要关注的,是在这短暂的一瞬里,事件为社会、为历史提供了什么。从这个角度看,它更多地是从即时性的角度认识问题的。具体到本文,也就是说,是从三中全会自身为历史奉献了什么新东西,发挥了什么新作用这个角度认识三中全会的,而地位、意义则不然。它在考察某个事件时,首先着眼于历史的大座标。它要把事件置于历史的大时空中来反观其价值,审视其影响,确定其地位。相对于“贡献”和“作用”,它则更多地是从历史性的角度来认识问题的,是从历史的长过程来评价事件的。具体到本文,则主要是从20年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中国革命史、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共运史、世界当代史的角度,审视三中全会的影响,确定三中全会的座标,评价三中全会的价值,更深入也更深刻地认识三中全会的作用、贡献的。贡献、作用是地位、意义的基础,地位、意义是贡献、作用的评价和体现。但是不可否认,贡献和地位、作用和意义又是密切联系的;没有贡献就没有地位,没有作用就没有意义;反之亦然。 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和伟大贡献是: (一)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的政治路线,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三中全会的这一指导思想,为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奠定了基础。 (二)三中全会充分肯定了真理标准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三中全会否定“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和为“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这就在实际上确立了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之核心的地位。 (四)三中全会决定对历史遗留问题有错必纠,开始了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从而昭信于世、取信于民,伸张了正义,弘扬了正气,调动了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五)三中全会开始了“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看待”“文化大革命”和评价毛泽东历史功过,为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文革,全面评价毛泽东功过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准备。 (六)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方针,特别是对经济体制问题和农业问题给予了关注,升起了新时期我国社会大变革的风帆。 (七)三中全会强调: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奠定了基础。 (八)在三中全会上,陈云、邓颖超、胡耀邦、王震等一大批老同志作为改革中坚力量进入中央机构,加强了改革开放的领导力量,为确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进行了可靠的组织准备。 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主要在于: (一)三中全会是中国人民继1949年“站”起来之后,“富”起来的新起点。 (二)三中全会恢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化腐朽为神奇,把“灾难”变“财富”,开始了纠左反左的努力。三中全会精神为反左防左提供了最有力的锐利武器。 (三)三中全会开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伟大探索。 (四)三中全会为“文革”之后,由于种种深层原因造成的两年徘徊,划上了句号。 (五)三中全会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又一个新阶段、新高度的重要标志。 (六)三中全会在国际共运形势日趋恶化的情况下燃起了希望之火,三中全会后所取得的成果使中国在苏东剧变的紧急关头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七)三中全会是中国当代史的伟大转折点。 (八)三中全会是中华民族继汉唐对外开放,赢得盛世强国之后,又一次走向世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