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对华政策由战略攻势为主,转变为政略攻势为主。诱降国民党政府,便是其政略攻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利用主政之便,命其派驻香港、上海的情报人员,频繁地与日本朝野人士进行秘密接触。孔祥熙之子孔令侃在香港设立据点代其老子在前线架设电台,直接指挥,中转沪渝之间的和谈情报。当时为了保密和安全,采用给谈判人员编成代号只与密谈指挥机关负责人联系的办法,提供和谈情报,这些和谈(日文叫作“工作”)是为交战双方战争的最终目的服务的。本文根据目前所见材料,就相持阶段到来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孔祥熙与日本的几次和谈作一概述。 一、胡鄂公工作 胡鄂公,生于1883年,湖北江陵人。宣统元年加入同盟会,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南京政府行政院参议等职,时任与日方秘密谈判主要人员,代号为201、750、8090,很受孔祥熙重用。抗战期间,他提供的日本消息比较多也比较重要。1940年秋以后,经孔祥熙同意,胡在上海其住宅与日方代表进行谈判。1942年夏末,电台被日军破袭,捕去胡鄂公,胡鄂公工作才最后结束。期间,胡鄂公先后与日方代表津田静枝、今井武夫、船津辰一郎、松本重治等人进行了多次秘密接触,向孔祥熙提供了大量的和谈情报。 1938年11月,胡鄂公本着争取情报、促使日本内部分化的原则,以“中国在野名流”的身份与日方谈判“专员”津田静枝、今井武夫会谈。会谈焦点为蒋介石下野问题。日方坚持要蒋下野,并称如遽尔取消这一方针,“将置日本政府威信颜面于何地?”(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整理处:《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三辑、第九册。)胡鄂公认为,中国的武力与全国民众均在蒋介石领导之下,日本要想中日和平,除以蒋为谈判对象外,“实无其他途径可循”(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整理处:《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三辑、第九册。)。日本之所以要蒋介石下台,是因为蒋介石政府不但在形式上代表中国,而战时仍能在事实上控制中国,并且掌握着国民党政府几百万军队,这是解决中国问题不可忽视的现实。 汪精卫投敌后,孔祥熙即命胡鄂公开展阻挠汪伪组府以及干扰日方其他“和平运动”的谈判工作。胡分别与船津辰一郎、津田静枝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多次会谈。胡鄂公对船津说:(一)汪叛逃后,领导权丧失,号召力消灭;吴佩孚决不任傀儡。(二)中日战争,日本在中国的对象为蒋介石及国民政府,日本欲得真正和平,应以蒋介石及国民政府为对象。(三)从事汪、吴傀儡运动决无成功。傀儡即使暂时成功,也终必失败。(注:《情字48号电文》(1939年3月30日),《胡鄂公与船津辰一郎秘密接触》,陆大钺等编选:《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当局秘密接触史料选》,载重庆档案局主办:《档案史料与研究》,1991年第2期,第8页。)船津坚持“维新”、“临时”伪政权存在,并把汪、吴比作西班牙的佛郎哥。胡鄂公与津田接触时,重述了中方对汪精卫组府的立场。津田称日本在华扶植傀儡政权的真意不是要征服中国,而是日本避免军事行动直接的政治支配,而以中国人自己来担任维持占领区秩序的责任,借此保护居民,不致蒙受无政府无秩序而发生一切灾害。(注:《情字396号电文》(1939年5月16日),同③引书1991年第1期,第8页。)显然,日本的目的在于通过扶植傀儡,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日本“以华制华”方针的中心目标在于,继军事占领完成以后巩固其政治统治。因此,在占领区建立适合于日军进行殖民统治的政权或行政组织,这是“以华制华”战略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日本要求这些殖民政权都“必须真正适合于汉民族的特性”(注:《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21页。),达到征服战争的实际目的,日本“以华制华”方针推行的原则是实行“分治合作”。按日本的愿望是能够以“蛇吞象”的方式,逐渐吞并中国,同时使国民政府地位下降,在名义上、实质上都沦为一个地方政权。 接触中双方还就防共问题交换了意见。津田称日方确信防共是新和平建设的基础,在防共上不获一致,和平就是空话。胡鄂公要日本放心,共产党不会有大发展,因为蒋介石“对付共产党的知识与经验亦独多”(注:同④引书,第7页。)。并表示在防共问题上,精神与日本一致。防共、反共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宗旨,也是蒋介石的一贯政策,因此,它便成了连接日蒋谈判的中心环节。七七事变后,蒋虽然被迫联共抗日,但又害怕共产党“坐大”,“酿成后患”。所以时时不忘反共,甚至想在抗战中,假日本之手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如果说日蒋谈判有结果的话,那就是在反共问题上达成了谅解。 1939年夏,日本内部对是否建立以汪精卫为首的伪中央政权,意见有分歧。负责策动汪精卫投敌的一派力主建立汪政权,但陆军中大部分将领持反对意见。作为两种对立主张妥协的结果,6月,日本五相会议申明它所扶植的“新政府”,应是包括“悔悟后的重庆政府”在内的各种附日势力的集合体。(注:《中国新中央政权树立方针》(1939年6月6日,五相会议决定),《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第412~413页。)此后日本力促“汪渝合流”。9月津田与胡鄂公会晤时即提出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和汪精卫合作,在汪与日谈判基础上,实现中日和平的建议。胡认为,日本和已被国民党开除党籍、被国民政府通缉的汪精卫进行和谈,而且欲以汪为中心,树立伪政府,日本的做法“无异自己筑一道阻碍中日真正和平的墙”(注:《情字第1239号电文》(1939年9月30日),同③引书,1991年第1期,第14页。)。日本要实现中日真正和平,最好放弃汪与国民政府合作的主张,而与战争对手国民政府进行谈判。蒋汪之间不仅个人私谊素有怨隙,而且政治主张有异,日本要汪渝合作,无异于日蒋合作,这是蒋介石断难接受的。 1940年7月,第二次近卫内阁决定“南进”,为配合这一方案,日本开始收缩在华战线,给在华日军提供的物资也日益减少。日本深感“这是中国事变期间‘最暗淡的时期’”(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3卷第1分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6页。)。为此日军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搜刮,以达到“以战养战”目的。日本的政治谋略活动也以此为中心展开。1940年10月,日本派松本重治来沪与胡鄂公密谈。提出了明显偏重于经济方面的要求,如开采华北煤铁矿权,在驻兵各地使用铁路与交通线,中日共同使用海南岛等(注:《胡鄂公与松本重治的秘密接触》(1940年10月20、22日),同③引书1992年第1期,第5~7页。)。胡鄂公奉孔命拒绝了日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