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12月,胡适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外“能吏”之家,为安徽绩溪上川(今绩溪上庄)“明经胡氏”第42代孙。胡适祖上世代经商,到祖父一代,已在江苏川沙和上海分别开有“万和”、“茂春”号两爿小店,胡适的父亲胡传因少小聪慧,被父执辈视为读书种子,选择了科举致仕之路,这也是徽商重商亦重学的传统。胡适出生时,胡传正在上海淞沪厘卡总巡任上。以后,胡适随母移寓父亲做官的台东、台南,直到1895年3月,胡适母子回到绩溪老家。此年年中,胡传死于台湾任上。胡适承继父亲的遗教,努力读书上进。经过了九年的家乡教育,后来去上海求新学,又越洋留美7年,终于以鼓吹白话文,倡导新文学,“暴得大名”。胡适前前后后在绩溪生活不过10年时光,但终生对家乡倾注了无限的感情,直到晚年回忆一生走过的道路时,还说:“我将来如有工夫来写自己的传记,要用很大的一章来写我那个时代徽州的社会背景。”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1910年8月,胡适乘船赴美留学,这是他独立地闯荡世界的开始,在上海求新知的六年,虽然在学业上稍有收获,但随着家道衰微,胡适穷年所得“既不能努力学问,又不能顾赡身家”,可谓“肚皮跌筋斗,两头皆落空”。恰逢清华学校第二期庚款留美学生考试的机会,胡适认为“出洋一事于学问既有益,于家用又可无忧”,一举两得。在旅沪绩溪亲朋胡节甫、许怡荪、程乐亭等帮助下,胡适终于如愿以偿。 初到美国的胡适,虽然对异国秀丽的山水称赞不绝,但望他乡之山水,生故乡之情思。“途中山皆秀丽无比,有清溪浅水,似吾国乡间,对之有故乡思焉。”胡适所在的康乃尔大学地处一山城,每到春天,百卉盛开,伫足眺望,格外怡悦心神。但胡面对异国佳景,“益念吾故乡不已。古人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真得吾心云。” 值得一提的是,胡适在留美学习期间,不自觉地被英美思想家安吉尔和杜威彻底地“洗脑了”。他的政治信仰由上海时期感情层面的国家主义,进而为世界主义,一战爆发后,又渐进为和平主义以及“新和平主义”的国际主义。安吉尔的《大幻觉》、杜威的《力量、暴力与法律》、《力量与强迫》等著述,给他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影响”。因此,当1915年日本要挟袁世凯政府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出时,绝大多数中国留美学生奔走呼吁“对日本立刻开战,”纵使对日作战“不幸战败而至于亡国”,也不愿屈侮于日本。胡适却向留学界发出公开信,认为这些同学“简直是发了‘爱国癫’”,而当务之急“实在应该是保持冷静,安守本份,尽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的责任便是读书学习”。胡适主张:“严肃、冷静、不惊、不慌的继续我们的学业,充实自己,为祖国力争上游,如祖国能渡此大难的话——这点我想是绝无问题的。或者去为祖国起死回生,如果祖国真有此需要的话!”胡适的这封信一登出来,便遭到众多留美学生的反对,《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主笔邝煦堃指责他“木石心肠,不爱国”。更有谌湛溪同学致信与他,痛斥并讥讽胡适:“盘马弯弓故不发,将军之巧,不过中日合并耳。足下果敢倡此论乎?东亚大帝国之封侯可羡,目前爱国者之暴行又可畏,作个半推半就,毕竟也无甚不妥。”其实,胡适所据立场并非不爱国,在其同时期给母亲的家书中就有一段心曲吐露: 中日交涉消息颇恶。儿前此颇持乐观主义,以为犬隈伯非糊涂人,岂不明中日唇齿之关系。不图日人贪得之念,遂深入膏肓如此。今日吾国必不能战,无拳无勇,安可言战?今之高谈战战战者,皆妄人也。美人爱人道主义,惟彼决不至为他国兴仗义之师耳。 儿远去祖国,坐对此风云,爱莫能助,只得以镇静处之。间作一二篇文字,以笔舌报国于万一耳。 由此可见,胡适所信奉的政治理念——新和平主义的国际主义,并非排斥爱国主义。换言之,胡适的故乡情怀首先是建立在爱国基础上的。1915年,当胡母为其手订的“名分”之婚姻焦虑,去信询问胡适何时回国与江冬秀完婚时,胡适回信道:“儿决不为儿女婚姻之细,而误我学问之大,亦不为此邦友朋之乐,起居之适,而忘祖国与故乡。”1917年7月,胡适由美返国,回到阔别10年的故乡省亲。9月北上北大任教,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共办《新青年》,开展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实践其不忘“祖国与乡里”的诺言。 对故乡社会变革的贡献 与胡适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徽州味”极浓的人。苏雪林首次上门拜访胡适时,他正在用早餐,所食即徽州传统食品“徽州饼”。第一次见面,他即不厌其烦地向苏详细介绍此种徽州“国宝”与徽商事业成功的关系。胡适亦喜欢攀援徽州老乡,经常对人夸口说胡、汪、程、吴、叶等姓,大都源出于徽州。逢到与徽州有些关系的熟人,他就一定要把徽州扯上。例如,在一次宴席上,他向一位徽州客人介绍梁实秋时,就说梁是“我们绩溪的女婿,半个徽州人”。原因在于梁的妻子程季淑是绩溪人。胡适甚至向汪精卫、叶恭绰稽考姓源,津津乐道他们“都承认祖上是在徽州”。所以罗隆基就笑侃胡适再查考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源于徽州了”。 胡适重乡情,热心乡梓的公益事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继承了乃父的遗风。旅京绩溪会馆,是绩溪旅京同乡自治组织,历史悠久,为安徽各县旅京会馆设立最早之一馆,上推之于明,为同乡入京或举子入京参加科举考试时常寓之处,亦为同乡叙亲之处。晚清旅京绩溪会馆重建时,胡适的父亲即为捐款人之一。胡适初到北大的几年,尽管撰文或社会活动频繁,绩溪会馆却是他常去的地方。胡适在家乡与江冬秀结婚,回京后还在会馆中摆了两桌酒席,出席者都是同乡。后来胡适任绩溪会馆董事,实际即馆长,掌管馆中往来帐目。抗战爆发,北平被日寇占领前夕,胡适让夫人把会馆帐目契纸及公印文书等,同先人的遗稿一起携出。先带到天津,后带到上海,最后由胡适存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里,以保绝对安全。可见胡适对会馆事务认真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