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1999)05—0091—04 一 李大钊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又是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和领导者,是五四文化运动中一位勇敢的战士。他不仅鲜明地提出了指导当时新文学运动的正确的文学主张,而且还进行了文学创作实践。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前,他写了19首格调高昂,意气豪迈,充满革命热情的旧体诗。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始,李大钊站在时代思潮和先进思想的前面,是当时最早写作新体诗歌的人物之一。他在五四文学运动初期,也就是1918年和1919年的两年间,曾在河北昌黎五峰山住过。在那里,他一方面研究中国革命的问题,写作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另一方面,饱览周围山川风物的壮丽景色及其变化,激发了丰富的感情和联想。此时此地,此景此情,不用诗的艺术形式,不足以描绘这种生活画面,不足以抒发内心的感受。正如钟嵘所说:“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聘其情?”[1] 此时他写作发表了六首新诗。1919年11月又在北京创作了《欢迎独秀出狱》这首诗。这些新诗,仅从数量上看,也许微不足道,但它产生在新诗运动方兴之时,正是新文学运动的反对派把白话文学(其中包括用白话写的新诗)视为“洪水猛兽”、攻击之声甚嚣尘上的时候,尤显重要意义和价值。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艺术方面,李大钊的新诗都对我国新文学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新文学史值得肯定和书写的篇章。 二 李大钊的新诗热情赞颂祖国大自然的秀美。 李大钊的新诗都是一些情感深厚、形象鲜明的抒情之作,题材直接来自生活实践和所见所感。往往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营造,融入自己的情感、意志及人格。他的第一首新诗《山中即景》(1918年9 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5卷3号),全诗分两段,以数字标出。其实是在总的诗题下两首既有联系而又互相独立的抒情短诗。试看第一首: 是自然的美, 是美的自然—— 绝无人迹处, 空山响流泉。 诗一开始,诗人有意以两行近于重复的诗句,反复强调直抒胸臆。热烈地赞颂自然,歌唱祖国自然的美,抒发诗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和喜悦。诗人为什么这样热烈歌唱大自然的美?诗采用逐层深入、画龙点睛的表现方法,在三、四句作了明确回答,展示一个人迹罕至、空旷寂静的山谷。在静寂的境界里,一泓山泉,流荡奔泻,喧腾不息,响声盈野。“空山响流泉”,这是诗要着力描写和突出赞美的,淙淙泉水声萦绕耳际,使诗人心旷神怡。特别是这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前进不止的流泉,同诗人的朝气蓬勃、战斗不息的革命情怀,是非常和谐与合拍的,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正因为如此,诗人从大自然中发现了无限的诗意和美,从而发出由衷的歌唱。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比较含蓄,意在言外,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也仿佛同诗人一起进入那静中有动、动中显静的美的艺术境界中去了。 第二首从动态中描写了白云、青山和青山白云中的人。这是一首更加耐人寻味的抒情诗: 云在青山外, 人在白云内。 云飞人自还, 尚有青山在。 短短四句,但色彩鲜明,画面明朗。青山翠色,白云缭绕、飞驰,云外青山,青山云外,这是多么动人心魄、赏心悦目的境界!“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诗句铿锵有力,豪气逼人。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李大钊坚定乐观的革命情怀和革命精神。由于李大钊投身革命活动,反动军阀对他恨之入骨,把他看作“危险”人物,下令通缉他,派出密探到处搜捕他。但他无论在怎样险恶的环境中,仍然从容镇定,处事不惊。他被反动军阀逮捕并判处死刑,面对敌人的绞架,面不改色,慷慨演说,坚信革命事业必定胜利。可以说,作者在诗中所描写的那个泰然自若的人和云飞雾卷中依然耸立的青山,正是李大钊气贯长虹的英雄气魄和乐观信念的象征。 李大钊的另一首新诗《山峰》(1919年《少年中国》1卷3期)的题材与《山中即景》第二首有点相似。《山峰》描绘的是一座冲破云障雾掩兀然露出的山峰: 一个山峰头,长着几棵松树。 片片的白云,有时把它遮住。 白云飞来便去,山峰依然露出。 山峰挺拔,高插入云,威武雄奇,展示一种壮美。从诗描绘的画面看,无疑是一首反映山峰景色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奇幻、流动之美的歌颂,流露了诗人对祖国山水风物的热爱和颂扬。诗中的山峰不为白云遮掩,屹然露出。这个鲜明的形象,蕴含深刻的哲理,令人再三咀嚼,回味不尽。 李大钊的新诗表现了他对被压迫的劳苦人民的同情和怜爱。 热爱人民,关心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为了被压迫人民的自由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李大钊奋斗不息直到壮烈牺牲。他关心和同情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不仅表现在他的文章中,也体现在他的新诗中。《岭上的羊》和《山中落雨》(1919年《少年中国》1卷3期)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热切关怀和怜悯。《岭上的羊》是把羊当作善良的弱者来表现的。羊群“天天傍着那山水,吃些草叶与草子”,既不曾“伤过别的东西”,也不曾伤害过它们自己的“伴侣”。从诗中,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旧中国处在被压迫被蹂躏的地位的劳苦人民。在诗的结尾,诗人满怀深情地写道: 只有你怕人,没有人怕你。 我不但不怕你而且怜你, 我不怕你,而且怜你,就是你的胜利。 诗中的“怜你”,就是“怜爱你”的意思。几千年来,中国反动的封建统治阶级,总是把善良的劳动人民当作羔羊,任意宰割。但在这首诗中,诗人对被压迫的弱者,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在五四初期一些文章和白话诗中,常常把羊作为被摆布的弱者来描写,如沈尹默的《宰羊》[2]诗,就对羊的命运表示了作者的感叹。李大钊在这首诗中, 则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毫无政治地位的被压迫的弱者的同情和热爱,并饱含着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议,感情真切,倾向十分鲜明。在《山中落雨》一诗中,诗人更加直接地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