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3—09·110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1999)03—0124—04 一 许地山的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具有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本色的中国人。这些人物的塑造能够使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古典美学人格美的追求对许地山创作的影响。 中国古典美学有个特点就是“注重内美”,特别是精神美、道德美。受儒家思想影响,这种美的核心往往是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在中国文学史上,至今仍然唤起人们的美感、给人以鼓舞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在《史记》中司马迁除揭露了统治者及其爪牙的丑恶嘴脸外,所竭力歌颂和刻画的是具有反抗精神的下层劳动人民和有智谋有英雄豪气的才俊人物。从陈涉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到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在这些人物身上躁动着的是不安于命运的安排,勇于与命运抗争的活力。另外,中国古典美学对人物道德美、精神美的要求,还表现在人物要有自尊自爱的人格美。所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人生信念已溶进历代作家的审美理想中,甚至作家、艺术家本身就是这种人格美的典范。《汉书》中记载的苏武牧羊这一史实,一直是历代文人歌咏的题材,而苏武的形象简直是“匹夫不可夺志”的理想化身。象文天祥,他所有诗作就塑造了他自己的人格,在他的诗中,处处让人感到一个忠贞刚直、自尊自爱、宁死不失节的民族英雄形象。这种审美理想的延续,在许地山的创作中则表现为他塑造了一系列为自己的理想,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搏斗的人物形象,他的人物无论在什么处境中,都能善自为之,不失做人的尊严,闪耀着理想美的光辉。 《商人妇》中的惜官,是一个遭人遗弃、但又不甘沦落的妇女形象。她千里寻夫到南洋,结果却是丈夫另有新欢,自己被卖与他人为妾。悲惨的处境使惜官一度想死,然而,“久而久之,我底激烈的情绪过去了,不但不愿死,而且要留着这条命往前瞧瞧我底命到底是怎样的。”她不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并且靠自强不息的精神,她终于独立生活下去,站稳了脚跟。许地山在对她寄寓了深切同情之外,着力刻画的是商人妇的抗争,赞美了人的力量。《缀网劳蛛》是许地山早期创作中的代表作。作品中女主人公尚洁,也是一位遭人抛弃的女性。有人说,尚洁的处世哲学是逆来顺受,与世无争,以基督教的教义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表面看来,这话不无道理,尚洁确实常常以基督教义为自己的行动作解释,然而尚洁的最感人之处,却是我们所认同的符合中华民族审美观点的性格特征。她在一连串变故前,表现出惊人的镇静,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体现了自尊自爱的人格力量,即使那些说话粗野、举止随便的工人们,在落难的尚洁面前,也尊她为女神,没有一点放肆与不恭。许地山在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所接受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灌注于人物形象之中,使他们在一片异国情调的笼罩下表现出我们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涵养。 中国古典美学对于人物的要求,还有与儒家宗法相背离的一面。庄子的浪漫主义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很大的影响。在《逍遥游》《秋水》等文章中,庄子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宏大的画卷,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鄙视庸俗的心理意绪。鲲鹏的形象,表现了他浪漫的想象和对独特个性的追求,“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的人格,显然是对世俗观念的蔑视和对儒家宗法的挑战。到了魏晋,庄子的那种对人格美的追求,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发展。一般知识分子能冲破儒家宗法观念的束缚,而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在《世说新语》中,作者用简约生动的文笔,塑造出许多超俗、乃至怪诞的人物。从阮籍的“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到王子猷的“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以及刘伶的纵酒放达,都是以狂狷反抗桎梏性灵的礼教和士大夫阶层的庸俗。对这种人物性格的赞美,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从此也确立了中国古典美学对桀傲不驯,超凡脱俗,具有真人性、真道德的人物形象美的欣赏。 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具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许地山,他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审美理想的内容,必然会受到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熏染。而五四时期反封建礼教、要求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与这种自由冲荡、重视人的价值的心理意绪有相似之处,或者说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所以在许地山的创作中,出现像春桃、东野先生这样一些具有真人性、真道德的美的人物形象,是很自然的。 《春桃》可谓是一篇惊世骇俗之作。主人公春桃是一个纯朴善良、精明能干的农村妇女。她有惊人之举,则是收留了残废了的丈夫并和青年向高同居。两男一女同睡一铺,这一超越习俗和违背旧道德观念的作法,是春桃这一人物形象最光彩的一面。当然,如此生活,决不是春桃的本意,这是社会逼迫出来的。正如作品中所说“老实说,在社会里,依赖人和掠夺人的,才会遵守所谓风俗习惯,至于依赖自己的能力而生活的人们,心目中并不看重这些”。在这里,春桃无论选择了谁,都会使另一个人无法生存下去,因而她本着一颗善良的心,把三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无私的美德。这才是真正美的精神,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对虚伪封建道德的一种批判。 对于东野先生(《东野先生》),作者着重写他的真诚、古怪的性格特点。东野先生是一位行为乖僻的人道主义者。许地山在创作中故意渲染了东野先生的与众不同之处:喝牛奶从不退瓶子;穿着不加修饰,一身蓝布衫进皇冠饭店,以至于伙计们认为他是仆人;为了一个对小女孩的许诺,宁肯再跑一趟,也不愿失信于孩子;在饭桌边与妻子辩论,认真执拗,如在万人之前演讲;为革命者收尸,宁肯挨愚昧群众的拳打脚踢。在这些看似“荒唐”的事情中,东野先生真诚待人、善良博爱的美德,象金子在沙砾中闪光。他貌似怪诞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充满了虚伪狡诈、只重衣服不重人、贪财好利者的社会里的歪曲表现,东野先生的怪,正显露出他的超凡脱俗、远在众人之上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