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 (1999)04-0111-08 在我们即将告别20世纪人类生活的最后场景时,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学都异乎寻常地热闹着。无可置疑,中国社会的喧闹缘于社会转型,中国文学的喧哗却因其在新的历史境遇下广场地位的丧失而又不甘寂寞。因此,中国文学的热闹更多的是来自文坛自身的自我热闹。主义纷争、门派迭起、旗幡招展、各领数年的景观与如火如荼、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既有隔膜又有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我们考察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发展时,又不得不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一直是伴随着广大民众的极大热情和殷切厚望,甚至是积极参与,一步步从恢复到发展再到繁荣,直至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的全面开花——各种创作流派、技巧方法不断交错递嬗,各种文艺思潮、理论观点频频竞妍迭起,恰在这万紫千红的世纪之交,广大民众却与文学两厢遗忘。这两个事实留给我们的作家和理论家们一个尴尬:他们苦心探索、执著借鉴的艺术成就竟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遭到广大民众的冷淡与拒绝。正是在这种尴尬境遇下,在纷繁复杂激变的社会景观和文学景观中,平民化文学创作倾向悄然兴起。 本文中所说的平民主要是从经济角度来界定,是指那些经济收入限于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人。它的主体应该是尚处于温饱水平的大多数农民、工人和收入较底的工薪阶层。平民化文学创作倾向是指在商品经济确立过程中的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对广大平民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给予应有的关注与表现,展示描写平民阶层在世纪之交经济文化转型中的得失、苦乐,表达了对平民阶层现实生活的同情和批判,传达出一种理智的平民意识;其写实的风格既迎合了广大平民的审美趣味,又拉近了文学与民众的距离,雅俗互融的趋向也一定程度满足了平民阶层对文学娱乐功能的需求。那么世纪之交的这种新的文学创作倾向的突显是否真的能够使文学再度引起广大人民的厚爱和适应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呢?梳理、总结这一创作倾向,不仅对近年来中国文学创作中的某些争议问题有借鉴意义,而且对当代中国文学走进广大民众、走进现实生活、走向世界、走向新世纪,也不无启示。本文试图对世纪之交的平民化文学创作倾向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关注与研究。 平民阶层的重新聚合与平民化文学创作倾向的兴起 近20年的全方位改革开放引发了大规模、高速度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政治的改革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原有的社会政治权利关系和利益关系不断被调整和重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所带来的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分配方式的变化,使社会阶层分化成为可能。所有制结构的变革也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分化,传统的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等都在发生迅速的分化重组,新的社会阶层不断产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平民阶层正在重新聚合。 相对于改革前“全国一张工资表”的情况来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显示了历史的活力。因为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直接产物,反过来,社会结构优化基础上的重组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并对政治发展和文化建设产生推动作用。只要肯定改革,就必然会肯定这一分化的主流是积极的。 从社会经济关系看,平民重新聚合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主要在于平民在当代中国社会关系中具有的独特经济地位以及特有的经济收入方式和水平。从社会关系看,平民阶层的形成主要是平民在世纪末新的经济文化语境下具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阶层意识,是当代中国社会舞台上活跃的一个新的最重要的力量。因此,一方面,文学对平民阶层的政治诉求和精神需要,理应给予极大的表现与关注;另一方面,平民阶层不仅要求文学艺术适应它、反映它,而且需要文学作为它的代言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平民化文学创作倾向是文学与平民阶层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的相互选择。 平民阶层在我国的出现,无疑与世纪末社会经济体制的转换所引起的社会分层重构有着直接的关系。阶层结构的变动也使中国社会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实际上也成为一个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以收入水平为标志的群体利益差距有了明显的扩大。平民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如“新富阶层”new richer)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和政治权利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在利益需求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社会群体的利益差别的扩大必然使各利益群体之间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摩擦、矛盾和冲突。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市场的形式合理性与其非人性或实质非理性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它所产生的形式的机会均等而实质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论断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市场经济语境下的文学创作都不无深刻的启示意义。作为人文知识分子的文学家,在顺应历史潮流、投身改革的同时,也不应该放弃人文关怀的情感把握。人文关怀历来是文学和文学家特有的立场。由此决定了文学家在审视社会历史、看到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提高的实绩的同时,也必须关注改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及其对广大民众现实生活的影响。因此,平民阶层在社会转型期的得失、苦乐以及这一阶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方方面面理应是文学关注与书写的焦点。所以说,世纪之交的平民化文学创作倾向从某种角度上说又是文学与历史的相互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