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伊始,当报告文学在文坛悄然崛起的时候,这种非虚构文学样式令人耳目一新。那时人们的观念中还没有“纪实文学”这一概念。80年代初期,一些历史题材非虚构文学作品开始登上文坛,人们仍然以“报告文学”称之,尽管这些作品已经没有多少新闻性和报告性,使得人们将它们归入报告文学的类属时不免有些犹疑,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名目指称它们,也只有如此权宜了。80年代中后期,非虚构文学的体式日渐多样,人们终于觉得“报告文学”这一概念,实在无法覆盖日益广阔的纪实领域。于是,“纪实文学”这一称谓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 但是,“纪实文学”这一概念,在不同人的观念中仍有着不同的涵义,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一部分人认为,纪实文学与报告文学是相互并列的两种非虚构文学体裁。对二者的区别,又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以题材的不同来区分,认为写现实题材的是报告文学,写历史题材的是纪实文学。这种观点在80年代有一定的普遍性,当时“纪实文学”主要被用来指称历史题材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另一种以作品是否有虚构成分来区分,认为严格的非虚构文学是报告文学,略有虚构的则是纪实文学。谢泳就持这种观点,他说:“我曾预言,报告文学的出路恐怕是两条,一条是走向纪实文学,强化小说性;一条是走向调研报告的路子,强化学术性……”(注:谢泳:《关于近期报告文学发展的一些问题》,《文艺争鸣》,1989年第2期。)。 另有一部分人认为,纪实文学是对报告文学之外的各种非虚构文学作品的总称,目前不少文学期刊在“纪实文学”专栏之外,还开辟有“报告文学”专栏,就是这种观念的体现。 多数人认为,纪实文学是所有非虚构文学的总称。尹均生说:“60年代以来,国际上又用‘纪实文学’这个词把报告文学和‘纪实小说’(或‘非虚构小说’)都概括进去……”(注:尹均生:《从全球文化视野审视纪实文学》,《文艺争鸣》,1989年第2期。)。 宗原的观点是:“纪实文学的外延较广,诸如传记、回忆录、报告文学、日记、书信、采访记实,以及写真人真事的叙事小说、纪实小说等等,都可以列入纪实文学之列。”(注:宗原:《关于纪实文学》,《世界纪实文学》第1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 )王铁仙在《新时期纪实文学丛书》序言中说:“纪实文学,是指那些纪实小说、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回忆录、游记等等。”(注:《新时期纪实文学丛书》序言,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3年。)萧关鸿在《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前言中说:“我们所编的纪实文学范围除了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这两大类之外,还有纪实性散文和文学性特写。”(注:《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共20卷,1997年4月起由文汇出版社陆续出版。) 笔者赞成所有非虚构文学都是纪实文学的观点,也就是说,凡是以真实存在的人物、事件和问题为表现对象的文学作品,不管采用何种体式,都是“纪实文学”,包括纪实小说。下面,我们尝试着把当代纪实文学的主要体裁作一番归纳和梳理。 一、传统的继承: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纪实散文 报告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意义重大的人物、事件或问题的文体样式,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性。新闻性体现在它的内容因素和写作目的上,而文学性则体现在它的形式因素和表现手段上。 报告文学是当代兴盛最早、影响最大的纪实文学体裁。它并不诞生于当代,在世界文坛上,它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在中国,二三十年代也已经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作品。粉碎“四人帮”后的很短时间内,报告文学就迅速崛起,成为足以与小说、诗歌等主要文学体裁分庭抗礼的重要文种。这正应验了法国作家萨特在1944年作出的预言:“报告文学是文学的形式之一,并且不久将成为文学最重要的形式。”(注:转引自尹均生《论“报告小说”的兴起》,《文艺争鸣》,1986年第3期。) 按照表现题材的不同,报告文学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人物报告文学在新时期亮相最早,影响也较大。1978年第1 期《人民文学》发表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从此掀起了此类报告文学的创作热潮。徐迟、黄宗英、陈祖芬、理由、柯岩、孟晓云等报告文学作家,推出了《生命之树常绿》、《大雁情》、《祖国高于一切》、《扬眉剑出鞘》、《船长》、《胡杨泪》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引起了文坛的震动,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事件报告文学在当代文坛的出现略晚于人物报告文学。但在现代文学史上,这种类型的报告文学在中国文坛的登陆,并不比写人物的报告文学更晚。 题材重大是事件报告文学区别于人物报告文学的特征之一,它不是将目光盯向个人命运的沉浮,而是将时代的波涛浪涌纳入视野,在更广阔的领域中记录这个时代的足迹。文革之后不久,报告文学作家就推出了一大批很有份量的事件报告文学,如大鹰的《“九·一三”事件始末》,杨匡汉、郭宝臣的《命运:天安门事件始末》,王立新的《毛泽东以后的岁月——安徽农村改革纪实》,朱幼棣、陈坚发的《温州大爆发——奔涌的商业浪潮》,袁厚春的《百万大裁军——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掠影》……等等。近年来,有份量的事件报告文学更是层出不穷,几乎国内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有反映它们的报告文学出现。 事件报告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视角的开放。它突破了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势,重视宏观探究,注意综合反思,使报告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大大扩展。像安徽农村改革、温州商业浪潮、解放军精简整编这样的综合性重大事件,其涉及领域的宽广在以往的报告文学中是难以想象的。这种大题材、宽视角的写法,又给后续的“问题报告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