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婚外恋现象作为社会问题,婚外恋描写作为文学现象,在“五四”时期受到如此广泛、深入的关注,皆离不开“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旧两性道德的破除和新两性道德的建立。或许,这是形成“五四”小说集中描写婚外恋题材的思想根源和社会基础。 “五四”时期,《新青年》首先发起“贞操问题”讨论。从《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起,不断有人撰文讨论妇女解放问题,初步涉及到两性道德内容。不过,“贞操问题”讨论真正引起全社会广泛注意,是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译载日本谢野晶子《贞操论》之后。在《贞操论》中,作者以决绝的口气写道:“我对于贞操,不当他是道德;只是一种趣味,一种信仰,一种洁癖。既然是趣味信仰洁癖,所以没有强迫他人的性质。”这种现代贞操观不啻晴空响雷,震撼了人们的心灵。随后,《新青年》刊出的胡适的《贞操问题》、《美国的妇人》,鲁迅的《我之节烈观》,在抨击旧两性道德上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这些文章从男女平等出发,指出了旧两性道德中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和压迫,提倡女子自立,主张建立一种“超于贤妻良母”的人生观。无疑,这种批判旧两性道德的视角和方法,在当时的影响、作用和意义都不可低估。 现代性爱意识的觉醒,是“五四”个性解放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曾经关注、讨论过现代性爱意识,以对抗中世纪神权禁欲主义,把人从神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五四”呼唤、张扬的现代性爱意识则是为了批判封建禁欲主义,把人从人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如此以来,“五四”时期关于两性道德的讨论,既有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资产阶级学者对现代性爱意识的论述,也有针对中国文化背景、现实生活发出的言论。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关于贞操观的讨论。在封建社会,贞操观一直是封建伦理道德束缚妇女心灵、阻碍妇女解放的重要道德教条。千百年来,难以数计的妇女在这种观念逼迫下做了贞妇烈女,演出了一幕幕最悲惨的人间活剧。欲求妇女解放,“首先就要打破贞操的迷信。……中国的社会,还没有脱离宗法的遗迹,而且偏重男统,所以贞操一事,经过多少年的陶养,已成了中国妇女的宗教了!”(注:罗家伦《妇女解放》,《新潮》第二卷第一期。)由于贞操观讨论直接关联着妇女解放问题,甚至是妇女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尺度,所以,反对封建男权主义、要求男女平等,便成为“五四”思想文化界破除封建贞操观的基本视角。胡适曾言:“我以为贞操是男女相待的一种态度,乃是双方交互的道德,不是偏于女子一方面的。”(注:胡适《贞操问题》,《新青年》第五卷第一号。)《语丝》上也有人撰文说:“贞操,是在有感情的两者间的东西,那里在决绝了的人还有贞操可守。”(注:微霉《劝婚与劝不婚》,《语丝》第五卷第九期。)虽然这种新贞操观实行起来困难重重,多少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但是,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旧两性道德毕竟第一次受到真正、有力的挑战,建立符合现代意识、现代社会生活准则的贞操观已经为时不远。 其二,对贞操观与爱情、现存婚姻关系的讨论。对新贞操观的探索、建立,必然涉及到如何处理与爱情、现存婚姻之间的关系。对此,“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回答非常干脆:贞操只与爱情发生关系,与现存婚姻无关。这只要浏览一下当时大家的言论,问题就一目了然。胡适说:“夫妻之间若没有爱情恩意,即没有贞操可说。”(注:胡适《贞操问题》,《新青年》第五卷第一号。)另一位作者在《新青年》上撰文说得更为通俗易懂:“所以吾尝说,两个男女有爱情,便可共处。爱情尽了,当然走开。这本没有什么奇怪,可羞耻,可惊骇。更用着发什么恼?爱情原与天气是差不多一样的自然现象。”(注:张崧年《男女问题》,《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这不免有爱情、贞操虚无主义倾向,但对破除旧两性道德确实具有震聋发聩的作用。“五四”时期,大家对“新性道德”的理解似乎非常宽容:“甚至如果经过两配偶者的许可,有了一种带着一夫二妻或二夫一妻性质的不贞操形式,只要不损害于社会及其他个人,也不能认为不道德的。”(注:章锡琛《新性道德是什么》,《妇女杂志》1925年“新性道德号”。)“新性道德”宽容到连最能体现旧两性道德的传统婚姻都能够理解、包容,令人触目惊心,难以理喻,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不看到,这种“宽容”、“理解”态度,又推动着大家在破除旧两性道德上走得更远。 “五四”时期对于贞操观与爱情、现存婚姻关系的认识,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景宋于大革命失败后,劝告友人说:“在恋爱上,对方无论是天神菩萨般本事,或猫狗般恶劣,只要双方相爱,那就拚命爱吧!那是最尊贵的自由呀!不爱了,大家认为有走散的必要,就走散罢,用不着丑诋,无须乎死掉。”(注:景宋《送学昭再赴法国》,《语丝》第四卷第五十二期。)这种论调在“五四”时期的报刊上俯拾即是。于此,可以窥见“五四”时期关于两性道德问题讨论,对中国思想文化界和社会行动准则产生的深远影响。 应当承认,“五四”时期对于两性道德的讨论,主要是在知识阶层展开的,最初的影响和作用也基本上局限于知识阶层。例如,“五四”小说婚外恋描写的男女主角,其身分大多数属于知识分子。但是,如同历史上任何一次思想革命一样,“五四”道德革命的成果终将转化为普通群众的行动。中国幅员辽阔,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和封建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客观上阻碍了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但是,从“五四”小说所反映的社会图景看,这场道德革命还是影响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到了偏远的农村。许杰《台下的喜剧》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私自相恋在村民中掀起的轩然大波,其中,以村上“有名的辣货”松哥嫂的议论最为引人注目:“就是双双捉住又何妨呢?难道不是人吗?……我说得好:现在是民国了,讲自由,偷得来情人也是本领,——被人们捉住也没有什么。——也说不上贞节不贞节,只要他两人不会三心两意,不会再偷七个八个就好了……”虽然不免过于直率,也未必能够得到大多数村民的赞同和拥护,但是,这毕竟预示着“五四”自上而下的道德革命,已经开始在基层社会和广大民众中发生作用,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