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实践是文学理论得以产生的前提。新时期纪实文学的丰硕成果,同时也酿造了丰富的纪实文学美学。笔者认为,与其它体裁和自身的过去相比,新时期纪实文学具有五大方面的艺术创新:一是开拓了新的文学样式。过去仅有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新时期除了这两种文学样式外,又出现了纪实小说、口述实录体、当代纪实和历史纪实等。二是创造了卡片式结构、全景式结构、板块式结构,由传统的小格局的封闭结构模式,走向多变自如的开放式结构。三是成功地借用了新闻、调查报告、政论文、统计学、回忆录等非文学艺术样式的表现手段。四是创造了散文化、大篇幅的小标题。五是将议论手法超常化。前三种创新,已为他人所论,不再重复。这里只谈属于自己发见的后二种。 1 大约从80年代中期开始,纪实文学中的小标题(章目、节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果说,以前是惜墨如金的话,那么,现在便是泼墨如云,出现散文化、大篇幅的小标题。这种标题到90年代成为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纪实文学作家所采用(其它一些体裁,如人物通讯、调查报告等,有的亦受此风感染),实可谓新时期文学的一大景观。为了尽可能全貌展现这一景观,我们不妨罗列几种类型。 一种是提纲式,把本部分所涉及的内容一点及。这种标题有二种情况。一种是粗线条的,如刑军纪的历史纪实《黄河大决口》中的章目: A章 语言学问题·不在现场的蒋介石和在现场的邵金海·东西方语言学比较·颇像一场棋事(背景材料之一)·三月下旬(背景材料之二)·豫东战役开始打响(背景材料之三) B章 不打不相识(背景材料之四)·麦子黄了,敌人来了·宋希濂将军自述(背景材料之五)·绞索套在了土肥原的脖子上·畏敌如虎·兰封城燃烧起来了(背景材料之六)(注:邢军纪:《黄河大决口》第2页、18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 另一种是对所述内容包括事件、行为、场景等稍加解释、修饰的大纲。如吴海民的当代纪实《扫黄的困惑》中的小标题: 总书记发怒了。省委书记也发怒了。领导人微服私访暗查色情动向。扫黄开了杀戒 只身一人对全国重点地区进行调查。比较保守的估计:非法出版物占60%以上。到处黄潮滚滚。最流行的字眼是:性、欲、肉、奸、淫 《少女之心》拉开了淫秽图书的序幕。“黄色幼童”不肯呆在纽约东区。中国人的“无性时代”(注:吴海民:《中国敏感地带·目录》第3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版。) …… 一种是“点睛式”,即删繁就简,点出故事情节的核心内容。如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男子汉》中的小标题: 塞林格一反常态,为他点燃一支美国烟。透过打火机的光亮,他看到了这位美国教练的心理状态。 他们斗红了眼。但发奖仪式即将开始时,山田重雄终于向他走来,他们握手言欢了。(注:鲁光:《中国男子汉》,见潘凯雄、杜建国编《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第92页、108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3月版。) …… 一种是概括式,把本部分内容从宏观上给以总结。如章丽娅、李小兵的当代纪实《赌海沉浮》中的小标题: 赌博像抽鸦片。无论你是总统还是平民,也无论名家学者亦或芸芸众生,一旦上瘾,极难戒掉 历史老人焦虑地看到,赌博很像流行性感冒,飞越千川万屺,成了一种“世界病”(注:章丽娅、李小兵:《赌海沉浮》,见胡容编《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纪实》第299页、301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1月版。) …… 一种是引而不发式。如朱谷忠的当代纪实《独身的女子们》中的小标题: 她们开始尝试另一种生活:独身。请听听他们的自白 只差一天,她那一头秀美的头发就将成为剃刀下的一堆牺牲品了(注:朱谷忠:《独身的女子们》,同(4)第219页、222页。) …… 还有一种是说话式的,即把人物关键的问话、说话和说话的内容、动作等作为标题。如杜卫东的当代纪实《开国第一重大行动》中的小标题: 周恩来问:那个国民党潜伏电台侦破了没有? 电话铃响了。是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的电话 公安部长对侦察科长说:军中无戏言,你敢立军令状? 毛泽东见到江青,不由惊愕地说:“你怎么来了?” 毛泽东逸兴遄飞,谈锋甚健,时而妙语连珠,时而借题发挥 李克农命令敌特务发报,凡贵局派遣特务,我们将悉数收留!(注:杜卫东:《苍茫人间·目录》第2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版。)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标题总的特点是字数比较多,少则一句,多则竟达五六句。这个特点体现了复古倾向。中国明清中、长篇小说,如四大古典名著和晚清谴责小说,它们的回目,都是七言或八言的对偶句,相对说,字数比较多。 同时,新时期纪实文学的标题又具有创新性。与古典小说相比,这个创新性表现在,纪实文学标题的字数虽然比较多,但不是讲究对仗的整齐划一的韵文回目,而是口语化的、灵巧多变的无韵散文;与现当代文学相比,这个创新性表现在:它打破了“五四”以来文学标题的常规写法。新文学的创作经验总是频频告诫人们:作品的标题包括文中的小标题要力求简洁,能省略的字尽量省略;标题就像人的眼睛,眼睛虽小,但贵在明亮有神,标题呢,贵在言简意赅。所以,新文学运动以来,文学作品的各种标题都趋向短小精练,寥寥数字便成题目。此虽亦呈五彩缤纷,自成一家春色,但由于字数的局限性,有时候难免失之于呆板和单调。新时期纪实文学的标题不拘一格,可短可长,形式多样,一方面显得洒脱、活泼、新鲜,另一方面又显得别致、奇巧、饶有风趣,具有动态的美。读着这样的标题,不但不感到罗嗦,反而感到亲切、实在,具有“写实”意味(这大概是此种标题只所以在纪实文学中最盛行的原因)。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看,鉴赏文学作品的前提,是引起接受者的审美注意,“伴随着审美注意,主体对行将到来的审美感兴有一种预期和憧憬,并由此产生一种朦胧的兴奋情绪”,(注:叶朗:《现代美学体系》第17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然后才有可能进行文学鉴赏。纪实文学作品那些生动的、形象的、有趣味的小标题,无疑就是一种引起审美注意的刺激物,从而勾起读者阅读的欲望。鉴于上述意义,我们可以这样说,这种标题的尝试是成功的,它和纪实文学的审美风格、文体特征具有和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