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98年10月22日 地点:杭州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 杨绍斌 你的《活着》在今年成了一本畅销书,《许三观卖血记》也卖得很好。对于这样的情况,你原先有没有估计到? 余华 完全没有估计到,而且今年的图书市场很不好。《活着》的第一版,南海出版公司只印了一万册,我还说他们保守,他们说我不懂,不知道今年的图书市场有多么低迷。当时大家都没有把握,我心想能够印到二三万就很好了。 杨绍斌 原先你的书,我记得印量只有几千册。 余华 一千册也有,我有两本书都是一千册。 杨绍斌 《活着》现在已经卖出了八万多册了。 余华 是的。《活着》是今年五月初重新出版,大概到了月底的时候,《书评周刊》的主编给我打电话,说这本书卖得非常好,上了很多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我才知道这本书卖得不错,就给我的出版人打电话,让他们赶紧加印,他们说已经加印了。后来,他们每个月都加印,最多的一个月加印了三次。 杨绍斌 《许三观卖血记》已经卖了多少? 余华 我来杭州前,我的出版人告诉我已经印到四万五千册了。这本书是九月份才开始发行的。 杨绍斌 请谈谈你在意大利获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的一些情况。 余华 这个奖对我很重要,那就是让我知道年轻人也会喜欢我的书。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只有上了年纪的读者才会喜欢《活着》,年轻人不会喜欢。我记得一月份去意大利时,我们到都灵的一个剧院去演讲,我进门时碰到一个老太太在问我们的翻译,哪个是余华。翻译就告诉了她,她就让我在《活着》的意大利文版上签了名,她告诉我,她开了一家小书店,很多读者买了我的这本《活着》后,他们都说喜欢这本书。后来我们去那不勒斯的东方大学演讲,一个学生带着他的奶奶来了,他说他的奶奶就是为了见我一面,因为她喜欢我的《活着》。 杨绍斌 这些老人大概都是经历过二战的吧。 余华 应该是,我看他们的年龄,起码他们在童年的时候是经历了二战的。对,你刚才的提醒很重要。 杨绍斌 他们都经历过磨难。 余华 是的。那天那位老人很让我感动。她没拿书,也没让我签名,只是为了来见我一面。她的孙子说,他奶奶就想和我握一下手,然后我们就握了手。我还想多和她说几句话,可是她走开了,因为有很多学生围上来提问题了。 杨绍斌 她是诚心诚意的。 余华 在此之前,在中国,没有年轻人来告诉我,他们喜欢这部作品。曾经有女孩这样对我说,你为什么不写写我们女孩子喜欢的小说呢? 杨绍斌 那你怎么回答她们? 余华 我向他们道歉。然后我告诉她们,我写什么小说,有时候连我自己也作不了主。因为,小说的题材选择和作家当时对事物的关注,以及身体状况,他的心情等等都密切相关。 杨绍斌 不是作家一厢情愿的结果。 余华 对,作家和他笔下人物的关系,其实是互相控制的关系,而且越写到后面,人物对作家的控制越有力。 杨绍斌 国内的读者对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并不熟悉,你能简单做个介绍吗? 余华 这个奖是1982年设立的,每年都评选出三部意大利国内的小说,三部国外的小说,分为国内文学奖和国际文学奖。评委会是由意大利最著名的评论家和作家组成。格林扎纳·卡佛是意大利十九世纪的政治家,他使意大利南北统一,是意大利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这个奖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 杨绍斌 我注意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十二年前也得过这个奖。 余华 还有略萨、君特·格拉斯、多丽斯·莱辛、富恩特斯等也得过这个奖。这个奖的评选方式很有意思,它先由评委会评出六部小说,然后在六月份,由意大利各地以及巴黎、纽约、布鲁塞尔、莫斯科、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城市的十七所中学推举出来的中学生评委投票,评选出国内文学奖和国际文学奖的第一名。和我一起作为国际文学奖候先人的,一位是阿尔巴尼亚作家卡塔雷尔,199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过他的《亡军的将领》,另一位是英国作家麦克威廉姆。 颁奖仪式是在都灵附近的一座小城市阿尔巴举行的,那是格林扎纳·卡佛的故乡,就在他的城堡举行。整个颁奖仪式有点戏剧化,十七所中学的代表轮流唱票,充满了悬念。总共有二百三十位学生评委投票,《活着》得到了一百五十六票,麦克威廉姆得到了四十票,卡塔雷尔三十六票。 杨绍斌 几乎是一边倒。 余华 后来他们基金会的秘书说,这是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十七届以来第一次出现这么悬殊的结果。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我认为年轻人也会喜欢我的书。《活着》今年五月在中国重新出版能卖掉八万多册,我相信里面有很多是年轻的读者。 杨绍斌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已经译成哪些语种? 余华 《活着》已有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荷兰文和韩文版,西班牙文和英文版也马上要出;《许三观卖血记》法文版已经出版,明年上半年将出版意大利文、德文和西班牙文,英文版也已经译好,韩文版大约十一月出版,我的韩国翻译告诉我,《许三观卖血记》已被列入韩国大学的中文课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