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疆鲁迅研究学会、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伊犁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主办的“鲁迅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8月22日至8月28日在乌鲁木齐市和伊宁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辽宁、湖北、湖南、广东、新疆的代表,特邀代表50余名。就地域而言,基本上包括了中国的“东西南北中”。开幕式由新疆鲁迅研究学会会长托乎提·巴克主持,新疆鲁迅研究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振坤致开幕词。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富仁先生分别给会议写信,对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情祝贺。研讨会从下列五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一、鲁迅与六分之一的中国土地——新疆的血肉联系 李振坤先生在开幕词中回顾了新疆地区鲁迅研究的历史发展,希望透过新疆看鲁迅与当代中国的血肉联系。他说,新疆鲁迅研究的拓荒者是中国文学巨匠茅盾。他在193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三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在抗战中纪念鲁迅先生》的专题演讲(该文发表在《反帝战线》第三卷第二号上),为新疆的鲁迅研究奠定了基石。新中国成立后,掀开了新疆鲁迅研究崭新的一页。在众多的鲁迅研究者中,贡献最大的当首推托乎提·巴克。他几乎用尽毕生的精力,把鲁迅的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翻译成维吾尔文字出版发行,为此,他获得维吾尔族的普罗米修斯的美誉。1981年,托乎提·巴克写作了著名论文《鲁迅作品在新疆》,揭开了“鲁迅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序幕。他和他的同伴们用了四年时间,四处奔走,终于在1985年10月创立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个鲁迅研究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鲁迅研究学会。从此新疆形成了各民族鲁迅研究学者携手共进的新局面。1985年至1998年的13年中,共召开了五次学术研讨会和一次大型“鲁迅生平展览”。平均每两年举行一次学术活动。其中1986年的“鲁迅生平展览”是与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主办的。1990年召开的全国性的“鲁迅与少数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是与中国鲁迅研究会、新疆社科联联合主办的。当时的中国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李福田对研讨会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他说,“鲁迅与少数民族文化”课题的出现,是鲁迅研究新的领域开拓的标志,不但在鲁迅研究史上将记下这十分可贵的一页,而且在中华各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也将留下值得珍视的记录。1994年,李振坤、黄川编选的《鲁迅与少数民族文化》一书的出版发行,扩大了“鲁迅与少数民族文化”这一新课题在全国的影响。“鲁迅与少数民族文化”已成为新疆鲁迅研究独具特色的永久性的课题。朱正先生说,在鲁迅研究方面,新疆在各省市自治区中居于先进地位,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鲁迅研究学会,而这样的学会,例如湖南省至今都没有。他对托乎提·巴克数十年翻译鲁迅作品的业绩表示敬意,并说,由此可以知道,鲁迅的遗产是全国各民族的共同财富。郑心伶先生说,新疆鲁迅研究学会与广东鲁迅研究学会在普及宣传鲁迅作品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广东鲁迅研究比不上新疆的丰富多彩,在多民族多元化的研究方面,我们广东仍须加倍努力。 二、鲁迅思想、人格的永恒价值 鲁迅之所以能融入当代中国,其根本在于鲁迅的思想、人格的永恒价值。王仲明先生说,什么是鲁迅精神?鲁迅精神是一种不断争取民族进步的精神,是继承了中华民族长期历史积累的文明成果、凝聚了全民族力量的民族精神。鲁迅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魂;爱国、正义、进步是它的主要方面,主要立足点。鲁迅精神是跨时代的民族精神,不仅在它产生的时代有着重要意义,于今天,于未来也有着重要意义。鲁迅精神也是国际主义精神,它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精神,而是一种进步的、凝聚着全人类力量、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人类精神。郑心伶认为,作为“五四”“精神界之战士”的鲁迅,个性解放是其“立人”思想的第一要义,也是他自铸“独立人格”的根本。今天学习、宣传鲁迅,理应首先关注鲁迅的“独立”二字,舍此,便不是原原本本“那一个”周氏鲁迅。鲁迅以他固有而独特的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行动,独立的道路,形成独立支持的大树,谁也撼他不倒。正因为鲁迅最讲独立,所以他的骨头最硬,不会东摇西摆,更不会人云亦云。黄川先生以《鲁迅与“现代人”》发表了意见,他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就提出了“立人”主张,“立”什么样的“人”,这种人有哪些特征?虽然鲁迅当时没有直接回答,但是,从他后来发表的小说、杂文等作品中,从鲁迅的言行中,可以找到有关“现代人”的答案。其特征是:有献身精神,爱国精神,思想开放,有知识,不保守,对传统文化持批判立场,对外来文化持拿来主义,不妄自尊大,不自欺欺人,具有独立的人格等。鲁迅的这种观点,和美国著名学者英格尔斯在《走向现代化》一书中关于现代人的12个特征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对“传统人”的批判的同时,已提出“立”“现代人”的主张。但是,时至今日,中国人还没有完成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化。朱正认为,比“四个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 三、鲁迅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 安尼瓦尔·托乎提说,有人认为,鲁迅作品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时代已成过去,那么他的作品对于今天的读者,就会过时。诚然,鲁迅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社会和文化的批判者,然而,即使在当时,鲁迅所写的,也并不仅仅是当时的事。他不仅批判那个时代的现实,而且还批判那个时代的非现实——历史。而我们中华民族是由历史这条纵线一脉相连的,由于鲁迅的作品表现出巨大的历史深度,这就势必与今天读者的现状产生某种联系,那么鲁迅的作品也就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