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初夏, 瞿秋白于福建长汀国民党反动派狱中曾写下这首诗: 梦回 山城细雨作春寒, 料峭孤衾旧梦残。 何事万缘俱寂后 偏留绮思绕云山? 文革前,人们一直认为这首诗情绪消沉思想颓废。文革后,有的学者依然这样看待。比如,丁守和先生说:“‘梦回’的‘何事万缘俱寂后,偏留绮思绕云山’……,有佛学的阴影”。至于“‘山城细雨作春寒,料峭孤衾旧梦残’……,这自然又是‘文人结习’的伤怀”(注:丁守和《瞿秋白思想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83、584页)。 《梦回》诗情绪消沉、思想颓废吗?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 为了准确体会与正确评价《梦回》的思想情感,首先对它的某些字眼作个注释,然后再对全诗作出翻译。 梦回:梦里回老家。瞿秋白曾把江西瑞金视为他革命老家。1934年1月11日,瞿秋白离开上海前往瑞金。过半个月,将到达目的地时, 他曾给他爱人杨之华寄去一个短笺说:“我将到我们老家,很快会看见亲兄弟,那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天堂”(注:杨之华《回忆秋白》;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0页)。瞿秋白之所以把瑞金说成他老家, 固然有着保密的需要,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在感情上确实把瑞金看成自己革命的老家了。 山城:国民党反动派重新占领下的长汀山城。长汀,是革命老根据地。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攻占长汀城。 接着,长汀人民迅速成立了长汀县临时革命委员会。此后,长汀这块革命根据地获得了蓬勃发展,很快跃居“全国苏区之冠”(注:《伍豪(周恩来)自苏区来信》,1931年12月25日)。1934年10月下旬红军主力撤离闽、赣开始长征后,不几天长汀城就失陷了。《梦回》就是在长汀城失陷7个月之后写成的。 细雨:寒流侵袭时的细雨。长汀6月初夏, 在通常情况下不但春寒与细雨已经消失,而且还经常因闷热而下起暴雨;要是再出现寒冷与霏霏细雨,必定是处在寒流侵袭的异常情况下。 作:象,似。比如,庾信曾写过:“石作芙蓉影, 池如明镜光”(注:庾信《登州中新阁》)。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孤衾:衾,指单被。孤衾,孤身一人裹着单被。 旧梦:怀旧之梦——怀念革命同志的怀旧之梦。把此处的“旧梦”与此诗标题的“梦回”联系起来思考,就会发现:所谓“梦回”,就是瞿秋白梦里与革命同志一起回到瑞金革命老家;所谓“旧梦”,就是瞿秋白梦里与革命同志一起回到瑞金革命老家欢聚一堂温情叙旧。 残:将尽。 万缘:一切因缘,即所有事物的因果关系。此诗的“万缘”,引伸为许多费解的意思;进而引伸为许多烦乱,或者满怀离愁与忧伤的意思。 寂:涅槃之异名。此诗的“寂”,引伸为完了的意思。 绮思:美好之思致,美好之憧憬。 云山:指江西吉安、泰和与兴国三县交界的白云山。白云山“峰峦特出,常有白云蒙罩”(注:《嘉庆·一统志》)。这里与红一方面军前三次反“围剿”有着密切关系。 1930年10月开始,蒋介石先后调集10多个师20万兵力,准备对总数4万人左右的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实事求是地考虑到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抗击敌人。为了贯彻这种战略方针,红一方面军主力于11月初撤离赣西袁水流域的原驻地,从峡江东渡赣江向地形复杂险要的白云山一带转移;26日,转移到白云山东北侧距白云山8公里左右的东固,以及东固附近的龙冈;12月1日,又转移到龙冈附近的小布、黄陂。 16日开始,敌人向白云山一带发起总攻。他们采用“并进长追”“分进合击”的作战方法,先后占领了富田(白云山北侧距白云山约10公里)以及东固等许多村镇。占领东固的,是张辉瓒的敌第18师。29日,敌18师主力从东固出发向龙冈孤军推进。是日夜,我军主力秘密从小布、黄陂西进埋伏于龙冈山中。30日早上5时,龙冈细雨蒙蒙浓雾弥漫, 继续东进的敌18师主力开始进入我军埋伏圈。8时, 我军出其不意地居高临下开始猛袭。下午4时,战斗结束。此役歼敌18师师部和两个旅, 俘敌师长张辉瓒以及所率官兵9000多人。此役之后,敌人阵势大乱。 1931年1月3日,我军在小布附近的东韶又歼敌第50师的半个师。同时,集结于白云山一带的其余各路敌军纷纷溃退。至此,蒋介石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一次“围剿”,遂被粉碎。 是年2月开始,蒋介石又调集近20个师20万兵力, 准备改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法,对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二次“围剿”。红一方面军此时减员至3万人左右,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 仍然采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4月1日,敌人开始总攻。7日,敌第5路军占领富田。而我军则把主力隐蔽集结于东固,在东固迫敌而居等待时机。5月13日,敌第5路军一部开始从富田向东固行进。 我军立即派出主力埋伏于白云山上。16日,敌人进入我军埋伏圈,我军从白云山上冲到山下如天兵忽降痛击敌人,至下午3时战斗结束。此役歼灭敌第5路军的第28师,俘敌副师长王庆龙及以下官兵4000多人。接着,我军在白云山一带又屡歼敌军。再接着,我军从白云山向东乘胜追击,从16至31日,15天中向东横扫七百里。于是,蒋介石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又破灭了。过两个月左右,毛泽东同志在《渔家傲·反第二大‘围剿’》词中写道:“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6月,蒋介石再次调集20多个师30万兵力, 准备对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三次“围剿”。7月1日,敌人开始向我军大举进犯,企图“长驱直入”。我军此时只有3万人左右,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 还是采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10日前后,我军主力从闽西出发绕道千里回师,来到白云山南侧(距白云山10公里左右)的高兴圩后,决定悄悄北上突破敌人防守薄弱的富田。但是,我军北上途中被敌人发觉意图,于是立即改变原计划而向东转移到白云山东侧(距白云山约15公里)的莲塘,在莲塘歼敌1个旅。接着,我军又在白云山一带屡歼敌人。比如, 在莲塘附近的良村歼敌将近1个师,在黄陂歼敌4个团,在白云山南侧(距白云山约6公里)的老营盘歼敌1个旅,在白云山东南麓的方石岭歼敌近2 个师。到9月中旬,蒋介石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三次“围剿”, 再次成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