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李清照18岁与赵明诚结婚后,彼此志趣相投,情同胶漆。但是,为什么结缡不久,李清照却在词中屡屡发出“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的深重哀叹?又为什么出现“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的难言之隐?笔者对此多有思索。 其实,早在明代,当杨慎读完了李清照词《凤凰台上忆吹箫》之后,就曾发出疑问道:“‘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端的为着甚的?”(注:明·杨慎:《草堂诗馀》卷四。)这个问题问得好!可见早在500年前,就有人想解开个中之谜,只是它一直未能引起学界的注意罢了。 笔者想主要从对《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的分析中,对这个“谜”进行一番破译,以就教于读者。先看原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词的上片,从“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的情慵意懒的心态写起,先写出了李清照与启程赴莱州任的赵明诚分手时的沉重心理负担。按说,丈夫赵明诚在青州屏居十馀年后重新出任为官,她应高兴才是,但为什么她竟如此愁苦的打不起精神来?清照在词中自我解释说,她的情慵意懒,她的“新瘦”,既“非干酒病”,也“不是悲秋”;而是由于“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清照为什么说得如此激动呢?词的下片透露出了蛛丝马迹:“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在这里,清照一连运用了两个婚变的典实加以暗喻,十分说明问题:赵明诚此次赴莱州任,是抛下生妻独自前往,或将有婚变方面的情况发生。“武陵人”一词,有其专有的释义。据南朝宋之刘义庆《幽明录》记录:东汉浙江剡县人刘晨、阮肇深入天台山采药,迷失道路,遇二仙女邀至其家,结为夫妇;后刘、阮思念家乡,请求归去,而与仙女作别。后人因称遇仙女成婚者为“武陵人”,如北宋韩琦《点绛唇》云:“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这里,清照显然是化用了刘、阮典故及韩琦词意,以“武陵人远”,暗指赵明诚此去将可能纳妾而远离了家乡爱妻。接着,清照又承上运用“烟锁秦楼”的典故增强其词意,用意尤为明显。“秦楼”典故,是指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在秦楼吹箫引凤,乘之升天而结亲远去的故事,李清照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说萧史独自升天,竟把妻子弄玉紧锁在秦楼之中,使她倍受无比孤凄的痛苦折磨。此情此景,与清照约同时所写《怨王孙》之“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归去,忍把归期负”同意。 李清照夫妇的感情虽然笃厚,但却抵不住封建礼教的重压。根据史料,李清照是“无嗣”的(注:宋·洪适:《隶释》卷二十六。),“无嗣”已犯封建伦理道德的“七出”之条;更何况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原是当朝副宰相尚书右仆射,属大官僚,岂能容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大逆不道?因此赵明诚被强迫纳妾继嗣的可能性极大。加以宋代是士大夫纳妾之风甚炽的时代,即如品德高尚的苏东坡也曾多次纳妾,此不足为奇。这样,赵明诚因妻“无嗣”而纳妾,便是十分自然的事了。当然,可以想见,赵明诚固然因热爱清照而未必愿意纳妾,即便纳了妾,也未必会与之有真正的感情(详后)。但是,这种事总要影响到清照的情感和心绪,尽管她处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家庭条件下,还是会顾“大局”、明“大理”的。虽然从理智上说,她因“无嗣”而理应同意明诚纳妾,甚至还会为他制造条件去达到为赵家传宗接代的目的;但爱情却是偏“私”的,她又怕因此而失去了明诚,被夺走了爱情。因此,她的心情非常矛盾、复杂而又痛苦,她有着满腹的怨愁和苦衷说不出口来。所以词在开始之时便直接描述出了作者的“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的内心隐秘。“生怕”,犹言最怕,“生”字是加重语气的副词。为什么“生怕”?原因就在于这次分别将可能对李清照的感情造成一次重大的打击——她预感到赵明诚这次分手后将可能与其所娶姬妾团聚。她価価惶惶,充满了失落感,欲待向丈夫诉说心绪,又最难开口。所以下片一声长叹:“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更何况,清照明知明诚爱自己,又何必在“离怀别苦”之时,去增加丈夫的苦恼呢?她这时也许应劝他走后不必牵挂自己,也不必顾及舆论;但也想劝他不可沉湎美色,不可忘怀了夫妻间的恩爱情感……。这不正是杨滇所指出的“怕伤郎,又还休道”的情感写照吗? 我们这样理解,并非出自主观臆度、捕风捉影,可有清照自己的词篇作为佐证。如《青玉案》所云:“买花载酒长安市(暗指赵在京城蓄有姬妾),又争似家山见桃李(“家山”为古时夫妇互称语)。”在词中,清照直劝丈夫要安分守己,莫要贪恋“长安”花枝,不要辜负“家山”桃李的温馨。此词有人当作“存疑之作”。如确系清照之作品,则赵明诚蓄姬妾之事早在长安居住时即已开始了。又如《怨王孙》“帝里春晚”云:“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这里的“多沾惹”,与上述《青玉案》的词意是近似的。所以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所说的“多少事,欲说还休”,并非无的放矢。她万般无奈,只好用暗示的方法,去让明诚会心自琢。可见,在“欲说还休”的背后,是隐藏着很多潜台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