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964(1999)03-0060-04 一、问题的提出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人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人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同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这既是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高校毕业生要想顺利进入人才市场并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有所作为,必须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政策法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择业技巧。而这正是就业指导所应承担的任务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与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努力相呼应,目前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缴费上学、“双选”就业已经成为现实,自主择业正在逐步扩大范围,高校主管部门的工作内涵也正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换。然而这些不能成为我们乐观的理由。事实是,面临着选择与被选择,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水准。理智上,他们拥护就业制度改革,追求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和自立自强,而行动上的表现却与此大相径庭。在机会面前,有人踟躇、茫然,有人随波逐流,有人缺乏必要的灵活和变通。至于眼睛盯着大城市、大单位,只顾眼前利益,不思长远发展者更不鲜见。当此情景,人们有理由寄希望于就业指导,寄希望于以此规范和引导择业活动,为毕业生顺利走向社会乃至为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坚实基础。更何况就业指导工作本身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远远不够,对此进行深度研究并逐步加以完善势在必行。 不仅如此,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现实需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高校将逐步实现在国家宏观指导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这既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瞄准市场,生产质量合格、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生存发展,否则,必将面临因产品滞销所带来的生源、投入等多方面的压力、难题乃至危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就业指导独特的作用和价值才日渐为人们所认识。通过它学校可以及时掌握社会上需要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的人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和对基本素质的要求,从而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办学效益,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建设者。 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大学生就业所遇到的新问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的就业指导必将以广泛性、完备性和多样性为主要特征。这里,广泛性是就其内容而言的,它要求足够的包容性和覆盖面;完备性、多样性则是就其机制、途径和方法而言的。 二、着眼于实际需要,内容上体现广泛性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对分配政策的了解有限,理解也不尽全面。在走向社会之际,极易出现诸如心理失衡、定位失当、期望值不切实际等情况,这就要求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必须给予充分关注并及时进行有计划、分层次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1.思想指导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基层意识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高校有关部门要帮助学生了解国情,认识到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要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要让他们了解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所付出的代价,了解党和人民对他们的殷切希望,从而把远大理想和奉献精神结合起来,立志在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建功立业。 2.政策指导 对于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有关部门和省市制定的行业性、区域性就业政策及学校的有关规定,要原原本本地向学生交待。要讲清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帮助学生弄明白当前和长远就业政策的界限以及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双向选择”和走向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的真正内涵。要使他们明确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身在分配就业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提高其配合意识、参与意识和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3.信息指导 职业需求信息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基础,信息指导是就业指导最基本的内容。没有信息指导,这项工作就显得空泛甚至不着边际,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为此,首先要及时了解社会产业结构和部门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和对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最大程度地占有信息。其次,要通过技术手段加工和处理信息,及时向毕业生发布并进行具体分析,以利于毕业生从整体上了解就业形势,适当调整期望值。再次,要结合需求情况和毕业生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挂钩和对位,对个体实施分门别类的指导,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实现微观运作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需求信息与毕业生个体之间的相关程度并不是均等的,某些信息对个别毕业生来说也许更适合、更有价值一些,这时候小范围的甚至定点的信息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有用好和用活信息才能体现出就业指导的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