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体制已成为高等院校毕业分配的主要形式,这无疑给了每一个大学生更多的公平竞争的机会,但同时也带给了他们更大的心理压力。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女大学生就业难。这对于从小在男女平等、女当自强、女不比男弱的教育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女大学生心灵上产生的冲撞无疑是很大的。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有着怎样的自身体验?这些体验对她们的未来发展影响如何?笔者试图通过对男女大学生的比较,来考察女大学生所存在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了解它们的水平、特点及其影响,分析女大学生由此产生的内心矛盾和困惑所在,为对女大学生的成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对象与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投射测验和深入访谈两种方法。 1.投射测验 ( 1 )测验设计:利用通常在人格测量中所使用的投射技术 (projective technique)对大学生心目中的男女两性职业刻板印象的水平、状况进行分析。在本研究中,笔者设计了两个情节,对被试进行测验。这两个情节是: a.王小燕从采矿专业毕业了,即将走向社会,王小燕的工作、生活前景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 b.李建刚从师范大学幼儿教育专业毕业了,即将走向社会,李建刚的工作、生活前景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 (2 )被试:随机选择了陕西师大及西安邮电学院的本科生为对象,采用团体测验和个别测验相结合的方式,要求被试在20分钟左右根据所提供的两个情节分别编写两个故事。最后共得102份有效答卷, 其中男生51人,女生51人。 (3)评分方法及标准: 本研究采用的评分方法借鉴了James E.Savage等人在研究FOS(恐惧成功)问题时所创立的“不存在—存在制”计分法( Absent —Present System),也就是说,每个所编写的故事中都可能有存在和不存在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的倾向,如果存在,则记1分;如果不存在, 则记0分。故任何一个被试的得分总值都在0—2分之间。 判断故事中是否具有职业刻板印象的评分标准如下:(a )主人公工作、生活前景不好或改行从事其它职业;(b)面对未来, 主人公有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的倾向;(c)主人公工作发展很好, 但生活陷入一片僵局;(d )主人公在其专业限定的职业领域中从事传统上认为男性或女性应从事的工作;(e )拒绝接受情节中所提供的情节(如王小燕以男性的身分,李建刚以女性的身分出现);(f )主人公体验到各种精神痛苦。 如果被试在编写的故事中出现以上所列评分标准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情况,则被认为具有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的倾向,记1 分:如未出现以上所列标准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则被认为不存在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的倾向,记0分。 2.深入访谈 在陕西师大本科一至四年级学生中共抽取了16人进行深入访谈,其中每个年级4人,男女各半, 力图对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的某些层面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结果与分析 根据投射测验得到男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的结果见表1 及表2。 表1 男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得分频率分布表 刻板得分 绝对频率相对频率累积频率 女男女男女男 0 159 29.4 17.6 29.4 17.6 1 182135.3 41.2 64.7 58.8 2 182135.3 41.2100.0 100.0 注:N女=51N男=51 表2 两种情节中男女大学生存在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的得分频率分布表 情节 绝对频率 相对频率 女男 女男 1 2938 56.9 74.5 2 2525 49.0 49.0 从表1显示的结果看, 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要明显地低于男大学生。刻板成绩得2分的, 也就是在两种情境下都具有刻板倾向的女大学生有18人,占总人数的35.3%,低于男大学生的41.2%(21人);得1分的,即只有在一种情境下存在刻板倾向的女大学生也占35.3%, 同样低于男大学生的41.2%;得0分的, 即在两种情境下都未表现出刻板倾向的女大学生有14人,占总人数的29.4%,高于男生的17.6%(10人)。 此结果说明,尽管男女大学生中都有一部分人未发现具有传统的刻板倾向,但具有刻板倾向的大学生仍占据所研究对象的主体,且男生更高于女生。 从表2来看,男女大学生相比都对情境2,即男性从事一个一般认为非常女性化的职业具有较低的刻板倾向,而对情境1, 即女性从事一个一般认为非常男性化的职业具有较高的刻板倾向。而且在情境2中, 女大学生的刻板得分人数与男大学生相同,都为25人,占总人数的49.0%,接近半数。而在情境1中, 男女大学生都有半数以上的人表现出刻板倾向,且男生多达74.5%(38人),明显高于女生的45.9%(29人),说明男女大学生在对职业分工的认同上,都对女性的适应范围有更多的限制,而给男性以较多的选择空间,男生对女生的工作限制更高于女生的自我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