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方式,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三年前,笔者调查和研究了大学生新时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完成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一文(发表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年第4期)。三年来,国际、 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十五大的召开、香港的回归、东南亚的金融风波等等,这一切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于是,笔者于1998年7月又对429名大学生作了一次内容基本相同的调查,从两次调查结果的比较,我们可以窥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 一、关于职业的选择 1.择业因素的比较。 职业选择是一种从主客观诸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后作出的实实在在的决定。大学生的择业因素很多,我们列举了16项供选择,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见表1。 表1 在选择职业时您主要考虑的因素(允许选三项) 年度 1995年(%)1998年(%) 1.能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 50.9973.80 2.收入高53.9665.80 3.能实现个人抱负28.8038.90 4.领导开明 5.6811.20 5.轻松自由 8.11 9.80 6.人际关系融洽 19.2727.10 7.工作稳定 8.3213.90 8.社会声望高 5.48 5.10 9.有职有权 5.27 2.40 10.对社会贡献大 2.24 5.60 11.晋升机会多5.88 4.90 12.劳动条件好4.67 4.60 13.福利待遇好 12.17 9.00 14.便于流动 4.06 4.20 15.地理环境好8.72 9.00 16.离家近4.72 2.33 从表1,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 对择业因素的考虑主要有如下几点变化: (1)从既注重发挥个人特长又注重经济收入, 演变为更为注重发挥个人特长。在1995年的调查中,大学生在众多的择业因素中,把“收入高”放在第一位(53.96%),“能发挥个人特长, 符合个人兴趣”放在第二位(50.99%);而在1998年的调查中,却有73.8 %的人选择“能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从横向上比选择“收入高”的比例(65.8%)高出了8个百分点,从纵向上比1995年的选择高出20 多个百分点。在“能实现个人抱负”的因素选择上,1998年比1995年高出了10个百分点。这说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对“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因素更加倚重。 (2)更加在乎工作环境和稳定。因此,在考虑择业因素中, 选择“领导开明”和“人际关系融洽”的百分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工作稳定”的要求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 (3)“有职有权”、“社会声望”因素越来越受到冷落, 选择比例进一步下降。这说明和其它因素相比,大学生更看中的是“高收入”和“自我价值实现”。 在大学生职业选择因素考虑的变化趋势中,有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对社会贡献大”因素的选择比例虽然仍然很低,但却比1995年有了提高。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时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四点希望,对大学生是极大的鼓舞,使他们能更为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社会现实,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但这一比例总体偏低。所以,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工作,尤其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辩证地对待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摆正自我实现和奉献社会的关系。 2.择业自主性的比较。 关于择业自主性的调查,我们列举了6项指标,供大学生选择, 两次调查的结果见表2。 两次调查结果均显示出,大学生的择业自主性颇为强烈(倾向于听“自己”意见的比例分别为56%和57.4%)。择业自主性方面变化较为突出的是:倾听“父母”、“舆论”的比例也有所下降,而倾听“老师”的比例提高了。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否可以解释为,近几年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变化较大,很多家长并不能及时地了解这一点,已不涌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而教师熟悉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这一择业观念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活动。一是加强就业政策的指导和咨询,帮助大学生弄清当前就业政策的界限和要求,明确就业过程中,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从而正确把握自己,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二是做好择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信息分析、心理咨询和择业技巧指导,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确定切实可行的择业方案,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个人成才和祖国建设事业紧密联系起来。 表2 您在选择职业时最倾向于听谁的意见 类别 1.父母 2.好友 3.老师 4.自己 5.舆论 6.其他 1995年(%) 23.30 10.302.8056.004.70 0.60 1998年(%) 15.70 10.107.3057.403.50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