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困境与根源 世纪之交,伴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和“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体制政策的出台,高等专科教育界出现了明显的躁动和不安。看起来,本科院校的任务只是怎么办强办好,而高等专科学校却面临着向何处去这个头等问题。一些高等专科学校已经尝试了种种“升本”和“挂靠”的发展方式,但不可能成为所有高等专科学校的出路;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还没有找到理想的道路,还没有形成既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总体指导要求,又能为教职工广泛认同的发展思路,不少高等专科学校处于“升本”无望,“联办”受挫的境地;中等专业学校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消息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令不少高等专科学校平添了几分前无“救援”,后有“追兵”的危机感;过去管理体制调整,不少高等专科学校创伤累累,有的至今尚未平复,带着这些痛苦的记忆,不在少数的高等专科学校对此番高教改革缺乏足够的信心。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一是专科学生的就业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一边是电大、职大、函大、夜大、自学高考,再加上众多的本科院校开办的数量可观而又更具诱惑力的专科专业,六路兵马挤在专科人才市场上;另一边却是一些城市限制专科人才进入,一些企业和单位非本科以上人才不用,而大量需要专科层次人才的基层单位却由于种种原因吸收不了人才。专科人才的就业,出乎人们意料地紧张起来。 二是专科的办学规模不够理想。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本科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相形之下,专科的情况却不那么好。因为“专”,“硬盘”小,学制短,专业面窄,加之不少部委和地方把专科当作自己的高教体系中本科教育的补充和配角,限制它的发展,专科学校的规模难以上去。这种情况,在把规模作为重要指标的高校评价体系中,自然也难落好。 三是专科学校教师学历结构偏低。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大多是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的比例不高,博士生更是凤毛麟角。由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前期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专科教师岗位缺少吸引力,进入专科教师队伍的大学生,往往还不是最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由此带来的不仅是工作能力不强等直接问题,而且有事业心不强、创造欲望不高等潜在影响。这在根本上制约了目前高等专科教育的提高。专科后劲不足! 四是由于长期倡导“一个中心”,对专科学校工作创造性要求不高。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有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且至今仍未受到怀疑),认为专科就是以教学为中心,不应该追求别的目标。这种目标定位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如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岗位编制、师资要求等等),人为地限制了专科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破坏了教学与科研的循环机制,也从根本上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形势与任务 高等专科教育到底有没有它存在的必要?虽然新近通过的《高等教育法》已明确规定专科教育是一种高等学历教育,但在这个问题上存有疑虑的人仍然不少。搞清楚这个问题至少可以使大多数专科学校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好“正在做的事情”。 1.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看,专科教育还不能少。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量的低水平的生产力需要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从事科技转化和应用的人才相当缺乏。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这个发展阶段需求量最大的是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如美国高等教育注册人数普及化程度已达到适龄人口的50~60%,而其中专科层次的社区学院学生人数则占了40%左右。 2.从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看,专科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不能少。我们国家很大,在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可选择在中专、中技、职业高校、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就读,然后进入社会工作。接受专科教育应是许多学生的选择目标之一。 3.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静态配置和动态发展看,稳定和办好专科教育,也甚有必要。道理很简单,在我国现有的1 000 余所高等学校中,专科占约1/3,年招生数超过1/3,专科办学成本低,人才出得快。长期看,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国家和人民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肯定还要进一步发展,包括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必然要继续扩大。我国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还不到适龄人口的10%,离发达国家的20~40%以上的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这个差距不可能一下子消除,但缩短差距是我们应该努力的目标。今天的专科教育经过进一步建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只要不是人为地限制,一些专科学校可以在竞争中不断提高。 4.从人的认识水平差异角度看,专科层次也有长期存在的必要。不管社会能够提供多么充分的教育条件,事实上,总有人对读书这件事不那么有兴趣,到一定程度就“读不下去了”。这其中的原因还有待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探讨,但这个事实需要我们予以注意。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在中等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提供一个选择、发展的机会,无论对于社会资源的利用还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其意义都不能算小。 三、对策与建议 1.尊重高等教育的规律,健全专科学校的功能。要重新认识高等学校的功能,并在这个基础上界定专科与本科的分工和专科的发展目标。对高等学校的功能,有“一个中心”(即教育教学为中心)、“两个中心”(即教学中心、科研中心)或“三个中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提法。一般认为,专科学校就是一个中心——教育教学为中心。这些提法比较方便地标示了专科学校、一般本科院校、重点本科院校,但它们没有完整地概括出高校的功能。我认为,可以用三句话来形象地重新概括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这三句话就是,“人才的摇篮,政府的后院,社会的灯塔”。“人才的摇篮”好理解,用不着多说,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高校,首要的任务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政府的后院”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帮政府做事。高等学校拥有大量高层次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在专业深度上远远超出政府官员和国家公务员。政府的广泛的信息和巨大的权力与高等学校的高深的智力和全面的专业相结合,就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高校可以帮助政府做的事情很多,从长期的发展战略到某项专门技术的开发应用,从国家的宏伟蓝图到乡村的局部规划,都有高校可以参与的工作。不仅重点大学可以帮助政府做事,就是一般高校、专科学校,也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那么,“社会的灯塔”是什么意思呢?高等学校不仅高学历人才集中,而且总体的文化水准、道德水准、文明水准比社会要高。所以国家要求高等学校应该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养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应该把这一点明确地引进整个高等教育的目标,并通过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把它落实下来、体现出来。在这一方面,专科学校与本科学校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一种说法,说本科培养研究设计类人才,专科培养“管用养修”类人才。这就把专科的目标定得太低了。“管用养修”的提法明显忽略了创造性问题。专科要面向实际工作的第一线,而实际工作的第一线正是创造需求和机会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