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和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本质、规律以及如何实施教育的理解、认识和看法。它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中处于先导的地位。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高师院校担负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办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大批“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师资”是高师院校的中心任务。本文试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角度,对高师本科院校的办学实践作一粗浅思考,算是对当前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一份答卷。 我们需要转变哪些教育思想和观念 1、在办学目标上,片面追求高层次 近年来,高师院校办学实践中出现了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追求“三高”的倾向:较高的硕士点、博士点数、较高的发展速度、较高的考研率。如一些师范院校为了多考几个研究生,不惜代价,另起炉灶,增加“营养”,研究对策,完全背离了高师院校的主旨和根本任务。究其实质,是几十年来反反复复、争论不休的“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反映,是师范院校盲目向综合大学看齐的一种表现。 2、在办学方向上,“眼睛向上” 办学方向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办学的政治方向,一种是办学的服务方向。在办学的服务方向上,高师院校文科以培养文学家、哲学家以及××长为荣,理科的理想则是培养科学家,而两者都忘记了或者说是忽视了造就能够培养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以及××长的教育家、学科教学专家这一根本目标。 3、在发展观上、看重规模,注重数量 高师院校一谈发展,往往理解为就是在校生规模的扩大,专业学科点的增加,基建规模的扩大,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的添置,如此等等。至于学校的内涵怎样、质量如何则较少有人去过问。这是一种“粗放式经营”。 4、在育人观上,视学生为“知识人”,按“教书匠”来培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观念几十年来左右着高师院校教师学生的教学思维。教师把学生看作一个个仓库,把凡是将来在教学上用得着的知识一古脑儿地“填”给学生。而且,一旦得到基础教育领域的反馈,说高师毕业生某方面的素质、技能有所欠缺,则马上增设相应的课程,如班主任工作、三字一话课,等等。高师学生从参加高考到毕业从教,借用柯俊院士的话说,真的是“赶鸭子”、“填鸭子”、“烤鸭子”、“板鸭子”,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5、在教学改革上,零打碎敲,缺乏整体设计 高师院校一谈教学改革,要么只是拓宽专业面向,开设辅修专业;要么只是增加若干课程,以提高学生某方面能力;要么是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废除填鸭式教学;要么是认为运用了微格教学法,就是进行了教学改革;等等。由于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思路,致使教学改革进展不大,效果欠佳。 6、在管理工作中,力求“管住” 高师院校“管理”有余,服务不够,十分注重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管住”师生员工,强调学校一个声音、一个步调,追求一种风格、一种色彩。在教师管理中,片面强调干部是管理者,教师是被动的管理对象;在学生管理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的主体作用则重视不够。 7、在各种投入上,重“硬件”轻“软件” 在高校建设中,既包括硬件环境,如教工住宅、教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学手段等,也包括软件环境,像教育教学思想、办学方针、教学内容与方法、校园文化、校风学风等。高师院校无论是领导、教师精力的投入,还是资金经费的投入,都较为重视投入在硬件上,因为硬件建设可以立竿见影,尽快出政绩、出效果,而教育思想的转变、学术氛围的营造、校风的建设等软件建设相对说来“看不见”,见效慢,所以要么认为不是当务之急,要么认为不存在什么问题。 8、在办学职能上,固守职前培养 几十年来,我国高师院校主要承担中小学师资职前培养的任务,师资的职后培训、进修任务则由各级教育学院来承担。目前,我国有各级教育学院229所,已经形成网络和体系,其中虽不乏几所佼佼者, 但较为客观地说,在总体上与师范院校相比,无论是师资水平还是办学质量都有较大差距。加上其它种种原因,使得师资培训收效不大,质量不佳。而高师院校却生源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其现有教育资源的潜能。 9、在精神状态上,安于现状 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高师院校的招生规模由上级部门核定,学生毕业由国家负责安排,不论有无特色,不看实际水平,毕业生人人都有工作,高师院校个个都照常“营业”。这样,高师院校无须使出“浑身解数”,也能生存下去。 教育思想和观念要转向哪里 1、在办学目标上,安于其位,办出特色 学校类别本无高低贵贱,关键在于科学定位。在我国百年师范教育发展历程中,历史地形成了三类高师院校:第一类是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教育科研和教育学科实力强的学校;第二类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学校;第三类是培养大专生的师专。无论哪一类高师院校,都应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使师范性与学术性得到辩证的统一,统一的基础是它们的基本职能和任务。高师院校的学术性不应是脱离师范专业特色的学术性,脱离了师范性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师范院校;高师院校的师范性不应是没有学术性的师范性,没有学术性的师范性算不上是高等师范教育。高师院校的办学特色,其主要表现应当是:对内,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较强的师资队伍、较高的教学水准、特别是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和成果;对外,能为基础教育及相关教育提供高水平师资、能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教学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服务。只有安于其位,苦练内功,高师院校才能够在各自层次上办出特色,为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