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扩大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可能性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家决心加快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步伐,并为此作出规划,到2000年要使高教毛入学率达到8%,2010年达到11~12 %。这种规划顺应了国际上许多国家工业化过程同时也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的发展规律。 目前,中国高教规模与国家制定的2000年高教毛入学率达到8 %的目标相距甚远。最大限度地扩大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刻不容缓。但是,扩大规模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固然涉及国际竞争的压力、国家发展的宏伟目标等政治因素,同样重要的是它还涉及诸多方面的可能性问题。 1.经费投入问题。扩大规模一方面决定于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教育经费投入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于把教育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决心和意志。事实上,我国教育在国家经费投入上并没有被放在优先地位,在国际比较意义上甚至没有被放在“正常位置”,而是被置于“末流地位”。因为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低于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见表1)。因此,如果按国际惯例考虑,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潜力很大;如果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将增长大约一倍。 表1 1980~1991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1980 1985 1990 1991 世界总计5.1 5.05.0 5.1 发展中国家 3.9 4.04.1 4.1 其中:中国 2.5 2.62.4 2.3 最不发达国家3.0 3.13.3 3.3 发达国家5.4 5.35.2 5.3 资料来源:《世界教育报告:199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第94页。 2.人才市场需求问题。每年高校毕业生有部分不能及时就业,造成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假象。事实上,许多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和中小企业对大学生求之若渴,需求量大,但常常得不到满足。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所言,毕业生就业难决不是高校毕业生数量过多的问题,而是高等教育结构、学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问题。事实上,中国的高校毕业生是供不应求的。 3.高等教育的生源市场问题。从中学毕业生人数与高校招生人数的悬殊比例可见我国高等教育机会供不应求的程度过高。高等教育机会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短缺物质”。1994年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毕业生共有504.62万人,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数只有92.4万。近几年高等教育供不应求的情况更为严重。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涌现的速率提高,知识陈旧的时间缩短,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的观念也会逐步在我国得到普及,成人由于更新知识或转换职业的需要会越来越强烈地要求继续接受一定的教育。此外,经济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人们对良好精神生活的追求,一些老人和家庭妇女会为非职业的目的而要求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这样,高等学校生源市场前景会更加广阔,而入学难的矛盾将进一步尖锐起来。 4.家庭教育支出问题。据研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中, 国家所得份额基本上是长期持续下降(1980 年为21.7%,1990年下降到14.03 %), 而居民个人收入份额不断上升(1980年为47.53%,1990年上升到68.63%),继而逐渐形成多渠道负担教育经费的体制。但是同其它低收入国家相比,我国的家庭教育支出(不包括文化娱乐支出)比例明显偏低。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1990年23个低收入国家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的平均比例是3.8%, 而中国只占1%,相差近3个百分点。有的学者经过分析后认为,“九十年代初制约我国家庭教育支出水平的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不是第一位因素”,第一位因素是“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因素”(注:胡晖.家庭教育投资数量规律的国际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1998.3),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此外,家庭教育投资意识不甚强烈也是制约我国家庭教育支出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又与长期以来国家包办教育的传统有关。 5.规模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问题。强调这种协调发展是应该的,但同时也要意识到这几大因素所包含的矛盾从来没有在哪个国家真正完全彻底地解决过,也是不可能完全彻底地得到解决的;只能把“协调发展”作为一个理想,一个远景目标。况且,单纯压缩或抑制规模发展不一定能提高质量和效益,而扩大规模也不一定导致质量和效益的降低。国际教育发展的历程显示出这样一个规律:数量与质量就像一个钟摆的两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国家具体形势的变化,教育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摆动,一个时期靠近这一端,另一个时期靠近那一端,总是处于不停的调整之中,反映着客观的需要和人们的意志。教育的指针从来没有长久地停留于某一点,一定时期总是会有一定重点的。 总之,只要国家和人民把教育投资和教育消费摆在与国际同等经济水平国家大体相当的“正常位置”,就完全能够以更大的幅度提高高教入学率,加快我国高教大众化的步伐。 二、大力发展短期高等教育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 既然目前高等教育必须而且可以大幅度扩大规模,那么,扩大规模的重点又应该放在哪一层次呢?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1.国外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型高等教育转变的途径。这种途径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创立一个像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那样的比较容易入学的短期高教系统。发达国家除个别外,都创立了这种短期的非大学的高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