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投入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二是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对一个高校来讲,这两个问题又表现为:一是有限的教育资金却不全用于教育,相当一部分用于校内应由社会办的事情;二是校内教育经济效益不高的责任只集中在少数人,没有利用机制调动大多数教职工配置教育资源的积极性。面对高校两大困扰问题,原煤炭部财劳司组织部分煤炭院校的理财工作者,在财政部和原国家教委支持下,改革了原“切块包干,分灶吃饭”的旧办法,研究了“四条线”财务管理的新模式。经过1997年、1998年这两年的实践,证明是解决这两个难题的有效办法。本文是根据两年多体会与思考写成的。 一、“四条线”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制度创新 (一)“四条线”财务管理的含义 “四条线”财务管理是以高校所属教学科研、后勤服务、校办产业和管理保障等二级单位为划分对象,对其实行分别管理。对高校内部每个教学科研、后勤服务、校办产业和管理保障单位分点核算,分别反映办学经济效益。 “四条线”服务管理的实质是将院校内部的二级单位明确为责任中心,确定其为核算主体,划小核算单位,实行模拟法人运转,财务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办学效益。 “四条线”的界定是指高校对其所属的单位、部门依据其业务范围和工作内容,分别划分为教学科研线、后勤服务线、校办产业线和管理保障线。(1)教学科研线, 是指高校中直接从事教学活动和直接辅助教学活动的单位以及直接从事科学研究,“四技服务”与设计的单位。包括各系(院)、部、图书馆、电教中心、计算中心、中心实验室等;高校所属的科研院(所)、研究中心、设计院(所)等单位。(2 )后勤服务线,是指高校中直接为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等服务的单位。包括食堂、浴室、宿舍、医院、幼儿园、清洁绿化队、车队、供水、供电、供汽、修缮、物质供应及房产管理等单位。(3)校办产业线, 是指高校兴办的经济实体,包括校办工厂、公司、招待所等。校二级单位兴办的经济实体,一般不再继续进行独立核算,其财务活动纳入到主办单位的财务帐内。(4)管理保障线, 是指党政管理以及保障学校的稳定与发展的部门。包括机关各处室、离退休人员、学科建设、大型设备购置和附属中小学等。 (二)“四条线”财务管理的运行方式 1.“四条线”的支出内容 ①教学科研线支出包括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如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和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社会保障费等;公用经费如业务费、设备购置费、设施维修费、学生事务支出、管理费用和其它费用。 ②后勤服务线支出内容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增设“折旧费”项目。 ③校办产业线支出内容与“企业财务制度”同。 ④管理保障线支出内容包括党政机关管理支出(如人员经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设施维修费、其它费用),离退休人员保障支出(如人员经费、医疗费用、业务费、设备购置费、设施维修费、其它福利费等),学校发展支出(如大型设备购置费、大型公用设施费、其它学校发展支出),学校其它保障支出(如待岗人员与再就业费用、社会保障费、中小学经费支出和其它保障支出)等。 2.“四条线”的收入内容 ①教学科研线收入内容:教学收入是根据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的一定比例(一般是大头),依据学生人数并综合考虑事业计划、专业特点和教学任务等因素(如学位点等),核定教学线各点的经费;科研收入是科研课题和科研服务取得的收入。 ②后勤服务线收入内容:学校基本上不再拨款给后勤服务线的各点,其收入通过向其它三条线有偿服务取得收入(如用电收电费、用水付水费、供暖收暖气费等)和宿费收入。 ③校办产业线收入内容与“企业财务制度”同。 ④管理保障线收入内容:是根据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的一定比例(一般是小头)政府拨款中的专项部分、捐赠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等。 3.“四条线”财务管理的运行方式 ①将政府拨款(含纵向科研经费)分配给教学科研线与管理保障线,供其支出; ②将学费收入分配给教学科研线与管理保障线,供其支出; ③企事业等部门对教学科研线的捐赠或横向科研经费、“四技服务”收入等,供其支出; ④将宿费收入分配给后勤服务线,供其支出; ⑤将捐赠收入留在管理保障线,供学校支配; ⑥校办产业线上交投资收益,供学校支配; ⑦后勤服务线收到教学科研线、管理保障线和校办产业线的有偿服务收入,供其支出; ⑧学校对校办产业线的投资; ⑨企事业等单位对校办产业线的投资与校办产业线的销售收入。 (三)“四条线”财务管理的要求 1.每条线的各个核算点必须以收抵支、各自承担盈亏的责任,承担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责任; 2.每条线的各个核算点必须执行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劳动工资制度以及教育等方面的规定; 3.每条线的各个核算点必须编制预算,即《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十条规定的“所属各级预算”,该预算经审核批准后严格执行; 4.每条线的各个核算点收支业务应在学校财务部门集中核算(可以有若干派出机构),同时应实行分级管理,即校与各核算点两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