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改革从1978年起步,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将高校后勤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之中,使高校后勤工作成为社会统一市场上具有教育特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上海在推进高校后勤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在高等教育面向新世纪挑战的形势下,高校后勤要适应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限于篇幅,略)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1.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的大生产和专业化要求高校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必须走专业化和社会化的道路。 2.规模经济理论要求要打破单一高校办后勤的模式,综合利用社会和各高校的资源,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3.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一方面包括校办产业、后勤服务的产业化,另一方面是教育需求的产业化和产出成果的市场化。后勤服务具有产业的性质,需要用企业化的手段来管理。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发展和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客观要求 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有利于高校中心任务的实现和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主要体现在: 1.高校后勤社会化有利于高校党政领导集中精力抓教学和科研。 2.高校后勤社会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从而为整个高校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创造条件。 3.高校后勤社会化有利于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创造了新的机制和工作环境,后勤员工在新体制下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抓住机遇 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连续多年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都为高校实现后勤工作的社会化提供了重要的社会经济保障。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正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时机。 (一)领导重视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国务院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行聘任制,减少冗员,精简高校职工队伍,使学生与教职员工之比、学生与职工之比、专任教师与职工之比均有较大提高;加速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精简分流富余人员。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扩大要同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进度挂钩。选择若干条件较好的城市组建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高校后勤生活服务集团公司,从事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以及学校后勤生活服务。争取在3~5年内,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并对加快高校筒子楼建设和危房的改造、争取到2000年前基本解决高校青年教师住房困难和利用银行贷款进一步加快中央部委高校的教职工住房建设作了明确规定。上海要建成国际性的大都市,理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快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上海市委、市政府对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领导的重视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条件 由于受世界经济发展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低速发展的状态。对高校而言,经济低速发展为高校实行后勤工作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主要表现在: 1.企业正在寻找新的市场,高校后勤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市场投资热点。当前市场疲软,相当一部分产品过剩,出现了买方市场。而对于教育产业,由于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人民群众对教育也有着越来越强烈的市场要求,加上教育自身发展的长期与稳定的特点,因此,这就决定了教育是一个可靠而稳定的市场。企业要寻找生存的空间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高校后勤就是一个大市场。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正把经营视角转向高校。 2.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促进高校师生公寓的建设。当前,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大量的空置房。据统计,到1998年上海尚有近1000万平方米的空置房有待消化,许多建筑企业正在寻找新的建筑任务。这为高校师生的住房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上海市政府计划到2000年,使高校的学生宿舍从6~8人一间改为4人一间; 全面改善上海青年教师的住房条件,有突出贡献的住三室一厅,骨干教师住两室或两室一厅以上,结婚的青年教师住成套的教师公寓,单身教师2人一间, 有条件的一人一间。要实现上述目标,不可能完全靠国家投资,房子和资金只能通过市场调节来获得,而且也可以通过市场来获得。比如我们通过以科技预期成果换房、培训人才换房和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购房的办法已为学校解决住房20万平方米。 3.银行寻找安全的贷款项目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创造了更多的融资机会。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总是将投资投放到收益较高且比较安全的项目上以防止坏帐的发生。利用这种机遇,我们可以向银行贷款来建造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以及筒子楼的改造等。 (三)改革思想的深入人心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上海在朝着“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目标迈进中,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健康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也大大提高。目前从政府到学校、从领导到职工都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给予比较一致的认识,形成了改革的合力。这为高校后勤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 (四)社会产业调整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提供了人事改革空间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然涉及到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会带来人员的转岗与流动。这一方面形成了竞争的环境,促进人们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选择优秀人才,因为,有许多人才会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激励机制中脱颖而出,这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提供了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