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在我国设置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方案,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走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季明明。 记者:作为国务院学位办成立的全国设置和试办MPA 专业学位专家小组成员,您能否介绍一下MPA学位的发展由来? 季明明: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明确政府机构改革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学位办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论证工作。我们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一致认为,开办MPA 学位教育是落实“两会”提出的上述任务的重要途径。 去年11月17日,《中国教育报》刊登我的文章中涉及MPA 在一些国家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情况。最近,我随学位办领导就此赴欧美考察时进一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政府都面对着日益增多的各种复杂问题的严峻挑战,迫使公共行政机构必须进一步调整职能及加强其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因此,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发展MPA教育,尤其在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MPA与MBA(工商管理硕士,面向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机构)以及法律硕士(面向律师、公证、审判、执法、检查、监察及经济运行中涉及法律监督与服务的行业)教育所培养的高层次应用人才,日益成为有利于社会与经济顺利运行的三大支柱。可以认为,发展MPA教育已是世界公共领域的一种趋势;成立50 多年来从不搞学位授予,被誉为培养总统、总理、大使、部长的摇篮的法国国立行政学院,从今年起也设置了MPA学位, 这个动向不失为观察上述发展趋势的一面镜子。 记者:在我国设置MPA学位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季明明:如前所述,一是有利于推进国家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据国家行政学院会同人事部最近在全国范围的一项调查表明,许多公务员骨干包括大批年轻公务员目前的素质与知识结构尚不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由此进一步证明,党的十五大提出“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包含着我国公务员身份的职业化、职业的专门化、知识与能力的专业化的丰富内容,事关能否建立起一个真正“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显然光靠目前几种类型的公务员常规培训方式难以达到这个目标,而发展MPA教育将有利于这个目标的逐步实现。 二是有利于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分离出来的大量职能,将主要依赖于包括各种行使部分行政职能与协助政府制定市场规则、各种为市场发展提供决策与信息咨询、各种维护公众利益与监督市场行为、各种为市场发展及公益事业提供多种服务与保障以及各种基金会、行业协会等等非盈利性的非政府公共机构来承担。目前,县以上地区这样的机构已达20万个。进一步大力发展与加强这一类机构,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个领域的队伍更需要具有专业化的素质,建设这支队伍是“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养MPA人才, 也是为发展非政府公共机构的事业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 三是有利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1997年新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增加了管理学门类,并把公共管理学列为其一级学科,这是我国进一步重视管理科学及其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毋庸置疑,开办MPA教育,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 必将大大有利于我国公共管理学乃至管理学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记者:在我国推进MPA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 季明明:由于MPA 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所培养对象职业及其责任的特殊性,在我国目前已确定设置的共9个硕士专业学位中,MPA最具层次高、影响广、难度大的特点,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设置MPA学位, 既要重视和认真地借鉴国外的经验,又决不能对其简单地照抄照搬,特别应看到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所具有的本质区别,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办学。 我感到,在实践中使之发展得较为成熟,走出一条有特色的MPA 教育的新路,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为此应在国务院学位办的统一领导与部署下,精心组织办班试点,积极稳步地推进MPA教育的发展, 切不可一轰而上,遍地开花。既要有统一的培养方案、招生考试大纲及教学大纲,又要鼓励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办出各自的特色。 为了维护中国MPA的影响与声誉,必须把确保质量摆在第一位。 记者:您认为MPA教育的质量如何确保? 季明明:我认为,首先招生的对象必须有3年以上的实践经验, 这是搞好MPA教育的先决条件。此外,MPA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特定职业背景即从事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管理以及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此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前提下,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公共领域各种复杂问题能力的大小,应成为评估该类教育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 确保MPA 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必须紧密结合公共领域即政府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的实际办学。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一定不能把MPA 教育搞成为现有主要是培养研究人员的行政学硕士教育的翻版。要做到这一点,办学机构的专业教师必须深入公共领域作扎实的调查研究,亲身体验公共管理的规律,使所编教材、讲义、案例等真正贴近公共管理的实践,涉及培养能力的教学,还要采用案例教学等先进手段与方法。这也是相关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同时,还必须聘请一批政府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某些课程或专题的讲授、指导学员的研讨及做论文(这里的论文,主要指的是在理论与专业知识指导下的社会调研报告、政策设计方案以及大型案例分析文章等;衡量其质量,不是其学术水平而是其实际应用价值的高低)等任务。这是许多国家MPA 教育搞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也应作为我国开展MPA教育试点单位的必备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