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 1.起步早发展快,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市是全国民办高校建立最早、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从1982年创办第一所民办大学——中华社会大学至今,全市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非学历民办高校已有95所,在校学生25万余人,教职员工3.9万余人, 累计毕(结)业150万余人,积累资产2.7亿(据1997年统计)。在民办高等学校管理水平综合评估中,21所学校被评为优良学校,占学校总数的67.3%。我市的民办高校已成为与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并存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专业设置紧贴社会需要,变中求新,不搞几十年一贯制 北京市民办高校开设专业最多时曾达到400余个,目前稳定在200个左右。 80年代初,民办高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税务、导游、饭店管理、食品营养学、时装设计、室内与装潢设计、摄影、贸易经济、证券交易、涉外会计、逻辑学、心理学、创新思维等,均属社会急需,但国办学校暂时开不出或无力开设。有些在民办高校中开设较成熟、社会上又急需的部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已被普通高校或成人高校及其他学校选用。 中华社会大学创办十几年来已先后开设了70多个专业, 其中食品营养专业的开办填补了我市专门人才的短缺和空白。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先后开设100多个专业。 其他民办高校开设专业也力求在变中求新,积极围绕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并在宽口径设置专业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了理科类,文科类,语言类,医科类,农业类,金融、财会类等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 3.师资力量强,管理队伍精 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主要来自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少部分来自机关、研究院所和军事院校。中层管理人员、班主任大多是大学、中学的离退休教师。 在民办高校中,专兼职的教授、副教授大约占到60%左右,其中不少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和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学生对教师授课满意率达90%以上。学校校长多数由在高等院校工作多年的院校长、系主任担任,近几年有部分硕士生、博士生辞去原有工作,投身于民办高等教育事业。民办高校的建立及其用人机制,吸引了北京上万名热爱教育事业、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专家、教授、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在民办教育的天地里辛勤耕作,并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培养人才做贡献。中华社会大学的于陆琳校长、燕京华侨大学的吴吟韶校长、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的蒋淑云校长等作为民办高校校长的代表曾经受到国家和北京市政府部门的表彰。1998年上半年又有京师科技学院刘彦江、北京中新企业管理学院周松涛等以出色的办学成绩受到市委、市教育工委和市教委等部门的表彰。 4.重视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毕业生97%自主就业 据统计,在全日制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中应届或往届的高中落榜生约占95%;中专、职高毕业生和个别放弃在公办高校学习的机会,在民办高校中选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的学生约占5%。 学生毕业后去向如何、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是衡量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1993年调查结果表明,民办高校的毕业生70%在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工作,17%在合资、独资企业工作,7%出国深造,3%自行开业,只有3%由于各种原因未就业。最近据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调查,该校2.4万名毕业生中有4000人在海淀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有关的公司、 企业任职。从其他民办高校毕业学生反馈情况看,有的学生已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已在联合国任职。民办学校毕业生中出国留学的已近千人,在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民办高校的毕业学生在攻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民办高校重视教育质量,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运用不包分配、不转户口、自主择业的机制,激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自主择业早已是民办高校的惯例。 5.广开渠道,集资办学 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筹措。归纳起来有:①国家资助;②举办者投资;③境外捐助;④合作办学;⑤资金滚动发展;⑥多渠道集资;⑦校办产业补贴;⑧科研开发资助。近几年,各民办高校对教学设备也有许多投入,据统计已有计算机2000多台、语音室40多个,累计固定资产2.7亿。由于民办高校实行学生个人缴费上学, 充分挖掘民间办学的积极性和调动家长、学生自愿投资教育的热情,有效利用北京市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军队等闲置的场地、设备、仪器、图书等教育资源,使民办高校在国家无财力资助的条件下,得以生存发展。 6.把握办学方向,坚持德育为首 全日制民办高校的学生平均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加之这部分学生大多都是高考失败者,在心理和学习、生活中都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因此,民办高校普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多数学校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创造出了许多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经验。各学校都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制定德育工作目标,使德育教育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燕京华侨大学让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著作和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1994~1998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1993~1997年连续5 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的称号,成为我市公办、民办各类学校中唯一获此荣誉的学校,为民办高校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