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关系个人前途和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历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更使其成为牵动亿万人心的一个沉重的热门话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现实 笔者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十年,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三年。纵观这些年的大学生就业历程,我忧心地感觉到了: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目前已进入了危机时期,应该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以及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去克服和解决。否则,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稳定的大局。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请看下面事实: 1.1999年初我国几个著名城市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情况 深圳:笔者于1998年9—10月与东北财经大学百余名学生同赴深圳参加了深圳市1999年应届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大会。偌大个深圳体育场里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两天里共有11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加了大会。有1000家用人单位设摊位, 计划招聘10000名大学毕业生,其中硕士研究生占四成以上。应届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之间供需比例为11:1。 上海:今年1月16日上海市搞了1999 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市场。有6万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从全国各地赶来。而用人单位只有600家。这些单位共提供12000个岗位供毕业生应聘,供需比例5:1。 北京:今年2月2日北京市举办了“99迎春北京人才大市场”,尽管当日狂风大作,仍挡不住全国各地的5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高昂热情。国际展览中心内水泄不通。而用人摊位却不到600个。 大连:今年2月2日,大连市在星海会展中心举办了“9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大会”。从早晨6点多钟,会场外就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队。有3万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冒着寒风,从全国各地赶来。大会组织者为了安全起见,采取分批次入场办法,但到上午11时左右,会场里还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笔者在会场外面遇到了某报社一位女记者,她心有余悸地说:“若不是早逃出会场,里面险些挤出人命。”据统计:会场内设摊位的用人单位仅有260余家。面对3万名毕业生的轮番狂轰乱炸,有些本来就不情愿来的用人单位干脆早早就挂出了“名额已满,一律免谈”的牌子。还有的用人单位来之前早已内定好了人选,进会场只是装装样子。因此,对求职若渴的大学毕业生视若无人,敷衍了事。 2.辽宁、北京两省市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比例变化情况 北京:据北京市教委学生处甘北林同志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提到:北京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比例关系1993年为1:3,1994年为1:2,1995年为1:1.26,1996年为1:1.11,1998 年供过于求。 辽宁省:全省用人单位每年年初上报到省政府有关部门需求大学生的计划人数也呈剧烈下降现象。从前些年的1:2到1:1,再降到1:0.3、1:1.05,最后降到1:0.1。截止到1999年3月初,全省用人单位(中直、省直单位)上报需求应届毕业生人数仅为1000余人(不含各地市所需人数),而全省1999年预计有本专科毕业生53501人, 毕业生人数比1998年增加近8000人,其中辽宁省内生源37994人,比去年增加7653人。 这样看来,中省直机关上报需求的1000余人加上各地市予计所需人数(尚未上报),1999年辽宁省用人单位所需人数和省内生源毕业生人数相比,还不及1/10。 3.几个省市大学毕业生待分配(也就是待业)数字 北京:北京教委学生处甘北林同志在文章中还提到北京地区待分配的大学生人数出现逐年递增现象,1993年是300人,1994年增加到600人,1995年猛增到2424人,1997年达到3400人,1998年为3800人。 辽宁省:截止到1998年底, 未分配在家待业的大学毕业生近12000人(包括98届和97届遗留的少量毕业生)。不少地市的大学毕业生分到县以下基层单位,报到即下岗,刚参加工作就成为失业人员。 大连市:大连市属于辽宁省接收大学毕业生最多的城市,但到1998年底,尚有未能分配安置的公费大学毕业生近1000人。最后市政府有关部门不得不向下面一些企业单位强行摊派分配。尽管这样,仍有一半人未能分配出去,在家待业。笔者曾遇到过未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街头为《半岛晨报》卖报。 二、我国的大学生过剩了吗?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越来越严重,已进入危机时期。然而从教育部公布的消息看,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将扩大招生20万人。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我国的大学生真的过剩了吗?”据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莫克尔斯在考察了世界许多不同类型国家之后所总结的现代化国家的十项标准,我国最大弱项便是大学生入学率太低。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要求大学生入学率达到15%。而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我国仅为2%。按我国权威机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实际情况就更低,只有1.6%。 这个数字甚至低于周边地区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等贫困国家。 我国的一些人才专家经过测算认为:到2000年,我国尚需200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但我国目前实际培养能力只有500万, 人才奇缺是我国面临跨世纪发展的最大难题。因此说来,我国的大学生不是过剩而是缺口甚大,远远不能满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