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区域高教办学资源配置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在自然形成的经济、科技、文化密切联系的区域内,将各个条块分割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使资源要素从效益低的环节向效益高的环节流动,使其达到合理搭配、组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如何使区域高教办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本文就此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就教于方家。 一、走内涵发展道路,办学模式多样化 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主要采取“外延式”的发展道路,它的直接结果就是进一步造成了我国高等学校的布点多而分散重复、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单科小型、条件不足、效益较低的状况。今后,要把加快发展教育的积极性调动到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上来。具体地说:一是盘活教育资源存量,融通教育资金,使物资流动起来,使资金的周转速度加快。二是裁减冗员,提高人员素质,实现人员技术和技能升级,以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三是尽量避免学校大跨度的搬迁或盲目增建新校,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并保持教育的整体素质。也就是说,通过走以内涵为主的发展路子,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区域高校的办学潜力。四是推进高校间的联合,采取多种模式办学,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目前联合办学的模式主要有:(1 )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共建;(2)高校间的联合办学;(3)合并;(4 )高校与企业、科研部门合作办学;(5)国际合作办学。 联合办学逐步改变了高校条块分割、“小而全”的状况,优化了高教结构与布局,提高了办学效益,淡化了行政隶属关系,推动高校加快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合理调整了高校布局,减少了不必要重复,有利于地方相对集中人、财、物办好若干所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学校;开辟新的经费筹措渠道,可以缓解当前高校办学中的“瓶颈”制约。当前,要继续改变高校封闭办学状况,加强高校同社会的联系,积极深化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和发展国际合作办学,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大胆吸引企业和国外的办学资源,加快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复合,培养和培训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急需的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二、进行集约投资,高校类型角色化 1.将区域内各高校进行“角色”定位。这种角色都有各自的责权利,是三者的有机统一,角色又有层次、类别和特色之分。这样,各类高校就可以有自己的地位,有利于政府重点投资,能使资源得以善用。因而,首先要对区域高等学校予以合理分类。如根据区域内高校的贡献程度、科研实力、教学情况,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做法。其次,依据各类学校的不同面向、不同发展目标和重点,实施相应的发展战略。实施“211工程”,是我国一项跨世纪的高等教育重点工程。 所谓重点工程,就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配置上予以较大的倾斜或投入,鼓励高校挖掘潜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要建立竞争机制,进一步扩大办学自主权,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以达到促发展、上规模、增效益, 使集约配置资源的效能在“211工程”的实施中充分体现出来。再次,在满足区域社会经济需要的同时,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予以统筹安排,进而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2.实行拨款基金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拨款手段的宏观调控作用。对于不同层次和科类的学校,拨款标准和拨款方法应有所区别。改革按学生人数拨款的办法,逐步实行基金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的配置靠行政手段、行政命令,资金资源按人员基数分配,基数大的多分,基数小的少分。这样不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也不利于办学效益的提高。而实行拨款基金制,一则有利于逐步改变高校对行政主管部门的从属地位,向独立的法人实体过渡;二则有利于政府将教育资源的统筹分配和必要的政策引导统一起来,克服对高校的拨款和管理上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局面,有效地实现政府必要的宏观统筹和调控,促进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三则有利于统一拨款标准,提高拨款的整体效益,体现公平、透明和有效的原则,实现高校的公平而有序的竞争,防止高校之间在资源分配上的过大差距。 3.适当利用市场经济的功能与作用配置教育资源。市场作为资源组合的选择者,发挥着沟通需求与供给的作用,各投资主体提供的教育资源进入市场这个调节组合器内,市场的资源组合过渡是以需求引导供给、引导资源的组合为原则来配置教育资源,即可以控制资源免于流向效益不高的学校或长线专业,而将资源组合到效益高的学校或短线专业,以激励高效益的学校,鞭策低效益学校并促进专业长线变短、短线变长。经过市场对资源的重新组合,一方面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就实现了高教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拓宽投资渠道,高校三大职能一体化 实现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是高校三大职能一体化,尤其是第三职能的充分体现,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高教事业的有益经验。三大职能一体化,是指教学、科研、服务通过相互间功能的协调、匹配,统一于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上来。高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人才,拓宽投资来源也是为了培养人才。尽管西方各个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同,高等教育投资来源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保持着经费来源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总经费中,除了政府的拨款外,还有学生的学费、社会的捐赠、学校产业的收入和高校执行科研合同的收入等等。西方高等教育专家认为,保持多种经费来源,以鼓励各校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中为取得经费而竞争,也是必要的。在保持多元的经费来源的情况下,还须具有对社会需要(有时也叫市场压力)的易感性,以便使学校更加向外看,而不是舒舒服服地坐着,靠经常性的拨款来垫背。这些经常性的拨款不能促进学校更新。由此可见,拓宽投资渠道,实现高等教育三大职能一体化是大势所趋。目前,区域高校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吸引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