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空间 高等教育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可能性是由国民生产总值决定的。我国高等教育的效益低下是因为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实行了成本补偿的政策。 世界上许多经济比较发达,国民收入比较高的国家,高等教育反而不怎么发达。而一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高等教育相当的发达。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两组数据,即每10万居民中的大学生数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比较,其比值暂且称之为“经济负担系数”。也可以称之为“经济承载系数” 通俗地讲,如果100元钱,5个人开支和10个人开支,其经济负担系数就相差一倍,前者的比值为每20元养活一个人,后者每10元养活一个人。由此可见,如果“经济负担系数”的比值越小,表明经济负担越重,反之比值越大,表明经济承受能力越强,或经济负担越轻。 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经济承受的高等教育负担是相当轻的。也就是说,我国经济规模或水平的承载能力还是比较高的,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还远远没有超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承受能力,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当中,在国民经济承受的负担比我国重的有 47个国家。除了比利时、韩国外,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相对来说,国民经济承受的高等教育负担比我国重,也就是说,除了老挝、扎伊尔外,绝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比我国的要发达。 所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特别是扩大现有学校的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不仅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构性失业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许多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许多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批的失业者。那些失业者绝大多数文化素质比较低、没有掌握现代技术的基本知识,即知识老化。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将接受高新技术的改造。随着技术含量的提高,伴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职员将面临着职业再选择的问题。所以,随着技术进步,结构性失业的矛盾会日益加剧。 解决结构性失业的惟一途径就是对失业着进行就业前或转岗前的培训。这就是教育发展的空间。 发展速度 在国际上,无论是每万人口中的在校大学生数,还是国民中的大学毕业生数,还是国民中的大学毕业生数,我国都居于落后地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慢是直接原因。 一般认为,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历史上较好的发展时期,其发展速度是不慢的。特别是与美国高等教育黄金发展时期的速度相比,我国高等教育速度是比较快的。 在整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偏离了国内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主流,不仅仅失去了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良好时机,而且也失去了与世界高等教育同步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进入90年代,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精神的震动,我国高等教育恐怕仍然滞留于80年代昏迷发展的状态之中。 我国高等教育如果在80年代能够以正常的速度发展,也许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早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考察市场经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尽管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都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步,存在着明显的互补。如果两条曲线来表示,二者如同一根绳中的两股线。这说明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即经济形势好时,许多人就去工作,于是上学的就减少了,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下降,规模缩小;如果经济萧条,失业率上升,许多人就去上学,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上升,规模扩大。这是一种弹性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我国刚性的高等教育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具有弹性的体制,使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具有良好互动关系,成为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展望21世纪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我国何时能够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呢?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3个历史阶段上, 我们基本上是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为伍。要摆脱目前这种落后的状态,道路只有一条:快速发展。这如同田径比赛上的竞赛,速度慢了就自然会落后。企图追上,乃至超过,只有提高速度。 我们应该明白,提高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不仅仅是为了使我国迈入高等教育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而是为了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优势,促进和保障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这才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未来的10年和2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将是任何力量也无法压制得住的。这是市场经济体制和力量所决定的。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2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成就。市场经济正在孕育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教育和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具体说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主要来自如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