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四大特别是十五大以来,根据党中央关于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的指示精神,全国高校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全面推进,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教育效果显著。 领导高度重视 “三进”全面展开 在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及教育部门的工作日程上,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项,他们从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百年大计,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百年不动摇的根本保证这一战略高度,增强做好“三进”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作出具体部署。在组织领导、机构编制、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师资培训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保证,并强调要把“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作为高校重点课程来建设。 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在中央关于高校“两课”新课程方案颁布后,立即召开了省委常委会,就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和“两课”改革作了认真研究,提出指导意见,并当场拍板拨出500万元专款, 用于高校“两课”建设。省委教工委、省教委则分别就“三进”和“两课”组织专题调研,制定落实计划。在每期邓小平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两委主要负责人不管工作多忙,都亲自到班,作辅导报告。 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每年一次的全省高校党建会上,反复强调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师生,还深入高校为大学生作报告。成立了全省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省委宣传部、省教委专门召开了两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三进”工作,并组织专家对高校“两课”进行评估,督促检查“三进”工作的进度和力度,协调解决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加大了对“两课”及“三进”工作的投入力度,省委宣传部、省教委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5至10万元, 连续5年,用于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 位于大西南的四川省, 开展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起步早。 在1993年,就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列入全省高校“两课”教学计划,并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省统编的“两课”教材进行修订,于1993年秋季起在四所高校进行“两课”改革试点,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后,四川省又加大了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力度。 天津市委、市委教卫工委的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天津市“两课”工作领导小组顾问、组长,组织召开“天津市大学生邓小平理论教育座谈会”,到高校听邓小平理论概论课, 推动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 1996年又率先在全国编写出相关教材,开出专门课,系统讲授邓小平理论。1998年5月,着手精心组织“两课”新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建设, 制定了“天津市普通高校‘两课’改革与建设实施意见”及附件10个,对“两课”统一要求和规划,使“两课”工作领导到位、机制顺畅、措施得力、落在实处,为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各高校同样加强了对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领导。许多高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主抓这项工作,并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落实各项保证措施。许多高校把邓小平理论课列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来建设,加大投入力度。苏州大学拨出19万元强化费、3万元课程建设费, 用于“三进”和“两课”改革。南昌大学把邓小平理论课列为全校十门重点课程之首,先后投入了30多万元用于“两课”改革和建设。 “进教材”是实施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基础。全国各地在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领导的同时,积极做好教材建设。江苏省在1996年下半年,就组织一批骨干教师着手编写《邓小平理论概论》。十五大召开后,对书稿进行修改定稿,成为全国第一本邓小平理论课教材。到1998年秋季,全省高校全部开设了这门课,使用省编教材。四川省于1998年初组建了“邓小平理论课”省统编教材编委会,组织省内知名专家、教授精心编写教材,并在秋季开学后供全省高校使用。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邓小平理论“进课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是关键。做好“三进”工作,需要一支理论素质过硬、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各地为做好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普遍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江西省形成的一系列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无疑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他们的做法大致分为六个方面:每年暑期举办“两课”教师集体备课会,今年的重点是以邓小平理论“三进”为主题;坚持每两年分别举办一次“两课”教师公开教学比赛和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两课”教学改革研讨会,评选优秀教研论文,专题研讨邓小平理论“三进”问题;以“两课”教师培训基地为依托,坚持对教师的培训制度;坚持组织“两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从1994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两课”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