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又兴起了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热潮。可以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必然,又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更新观念、转变思想,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建立办学优势和特色,保持和促进其健康发展的运筹之举。教育思想大讨论要研讨的问题很多,然而就高校的组织方法而言,首先就应该认真规划和安排。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深入的探讨,希望对这场大讨论的深入有所推动。 一、力争发动学校全体师生和干部参与,值得称赞 与80年代中期的那次教育思想研讨风潮相比,这场大讨论是“悄然兴起的”,(注:周远清:《真正把教学改革放在核心位置上》,《中国高等教育》1997年第2期。)多数高校是自发组织的, 并且努力动员校内全体师生和干部参加,这当然是许多高校在新形势下自主办学精神的重要体现。 80年代中期那次研讨风潮主要是集中在教育理论界,从事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工作的干部和教师却缺乏应有的热度,有学者分析这种现象时认为“有些学校的领导还没有把重点转移到抓教学及学生培养上来,没有时间研究教育思想问题”。(注:杨德广:《对教育思想讨论中几个问题的看法》,《高教探索》1987年第3期,第25页。)我认为, 主要问题还是社会大环境。当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华中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和南京航空大学联合举办每两年一次的“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却坚持下来,因而,他们的探索和实践成就有目共睹。 关于目前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情况,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各大报刊和一些研讨会上都能略见一斑。(注:陈浩等:《面向新世纪的理性思索——全国高教界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综述》,《中国教育报》1998年1月6日。)不仅一些著名的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结合本校的实际,组织了全校性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产生很大的反响;而且一些地方性院校如浙江工业大学、武汉化工学院等校组织专题研讨,也取得了良好的反映。它们通过大讨论,使全校的干部、师生对其办学指导思想更为明确,教学观念更为清晰。并且各校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句话,教师和干部、甚至学生被发动起来,这为教育思想大讨论创建了良好的校内环境。然而,仅有这一前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组织方法方面下较大的功夫。 二、坚持教育思想理论研讨与高校教育实际研讨相结合的导向是关键 没有教育实际的教育思想研讨只会是空谈,同时没有教育思想理论的大讨论也只会是对教育实践细节问题的“纠缠”。通过对教育思想大讨论有关报道的分析,结合对一些高校的实际调查,可以发现有的高校只是“兴起”大讨论而已,具体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倾向: 1.有声势、无措施:有的高校明确表示要“着力加强”、“大力开展”教育思想讨论,轰轰烈烈地组织了三、两次报告会后便停顿,谈不上具体系统的组织措施,这样的研讨只能是刚刚开始,亟待深入。 2.有措施、无内容:有的高校在研讨时效果不明显,常见的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停留在一些思想和观念的术语中转圈子,如“要贯彻现代教育思想”、“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等,很少联系本职工作,不探讨贯彻摒弃的具体内容;二是研讨时大谈具体工作之困难,抓住教学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纠缠。这样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只能是走过场。 3.有内容、无目标:在教育思想研讨中,有的学校虽然提出了研讨范围,但不知道研讨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是议论议论而已。没有有效的引导,没有明确的目标,很难说这样的大讨论有效果。 以上这些现象,有意或无意中割裂了教育思想与教育实际的联系,主要是组织方法问题。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研讨方法和内容组织的引导,是深入开展教育思想研讨、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三、经过科学安排,才能获得实际进展 对方法步骤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和组织引导,是把教育思想大讨论步步引向深入的基本保证。对研讨方法的组织应注意遵循科学的、基本的方法步骤。 现代质量控制理论认为,一件产品、一项工作的质量,是取决于这项工作整个工作过程的有序进行,而非某一具体环节。笔者认为,高校开展教育思想研讨完整而科学的步骤有三个阶段5步骤: 调查总结┐ ├→研讨提高─→统一认识─→形成教改方案(并实施)─→ │↑ | ││ | 学习了解┘└------------------------ 第一阶段包括两个步骤:调查总结、学习了解。这两个步骤可以前后互换。 只有调查和总结,才能清楚在教育工作中本校的基本教育思想体系是什么?以前教学过程贯彻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取得怎样的效果?现在教师的基本教育思想观念是什么?等等。但是多数高校在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时调查做得不够完善,总结过于肤浅。缺少这一步骤,以后的研讨就很难联系实际。 只有通过系统学习和认真了解,才能掌握有关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知识,了解什么是现代教育思想,什么是传统教育观念等。如果没有系统学习,接下来的讨论就不可能深入。当然,这一步骤各校都很重视,请一些专家作报告,编一些理论学习手册等,收到了一定效果,但部分高校研讨时在系统性、联系实际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