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7年高校招生完成并轨改革以后,高考如何改革就越来越成了广大考生、家长和中学关注的话题。尤其是1998年下半年以来,社会上对高考改革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媒体把某些研究人员的一家之说当成是政府的决策,宣传“高考改革将有6种方案”; 也有的媒体甚至开始探讨一年考1次还是考多次的问题。 这可能给今年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家长在认识上带来混乱。 1998年12月下旬,教育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了酝酿已久的高考改革方案和实施规划。这给前一阶段媒体沸沸扬扬的炒做和猜测画上了一个句号。那么,这次教育部确定的方案与以往的高考制度有何不同?制定这套方案的思路是什么?改革方案将如何实施?实施这套方案对中学教学会产生什么影响? 高考改革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教育部确定的这个改革方案不像某些报刊猜测的只是改改科目,或者仅仅增加几次考试次数而已,而是囊括了整个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说,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 方案规定,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推行“3+ X”科目设置方案。“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这3科是每一个考生的必考科目,英语增加听力测试,数学不再分文理科。“X”是指由高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 个科目或综合科目(包括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或者专科综合)中自行确定1 门或者几门考试科目;考生根据自己所报考的高等学校志愿,参加高校(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从各方面反映来看,“3+ 综合”将成为“3+X”的主体形式。 二、关于高考内容的改革。 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认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重点应该是考试内容的改革,加快高考内容的改革将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也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也一再强调,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突出考试内容的改革,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革方案中关于考试内容的改革,可用3 句话来概括: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 三、关于高考形式的改革。 这次教育部确定的高考改革方案规定,现行的一次性全国统考方式暂时不变。高校招生暂时不准备实行一年考多次,也不准备让各个高校撇开统一考试自己另外组织其他考试。但是,对于除了统考以外的其他考试选拔形式可以在进一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例如每年专科、本科分开各搞一次考试,或者专科、本科同时考但试题不同等。 四、关于录取方式的改革。 近几年来,社会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应公正、公平、公开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的录取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招生录取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计算机不再是简单的人工录取的辅助手段,而成为高校招生管理的主角。1998年天津、广西试验了计算机网上录取,今年山东、湖北、上海、广东、陕西、山西等20多个省(市、区)也将试验录取信息的计算机网上传输和网上录取。本世纪末、21世纪初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方式改革的重点是实现计算机网上录取。 高考改革坚持“三有助” 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以来,从标准化考试到“3+2”考试科目改革,经过不断地改革和发展,无论是考试的内容还是考试科目的设置都在日臻完善。尤其是在科目设置、录取方法、计算机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陈至立部长一再要求,高考改革既要迈出重要的步伐,又不能太快,不能给人以整天变,没有稳定的高考体系的印象。面临世纪之交,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的转变,适应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加大改革的力度。同时,由于这一改革涉及面大,关系到广大考生的直接利益,直接影响着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活动,因此,又必须周密稳妥。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高教和基础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大半年的联合调研,达成了深化高考改革的基本共识,形成了工作的基本思路。这个方案是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社会上有些人曾经指责高考是中学甚至小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认为高考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教育界也有不少同志把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宝”押在高考改革上,对这次高考改革寄予厚望。那么,这次高考改革将会对中学教学产生什么影响呢? 周远清副部长认为这个改革方案的形成坚持了“三有助”的原则,即:一要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二要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三要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教育部这次确定的这个改革方案是比较好的方案,是多年经验的总结,侧重了能力、素质的考查,而且在几个环节上都有重大进展。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看,“3+综合”肯定会更受欢迎。 高考内容的改革必将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改革,也将给中学教师带来新的压力,进一步促进整个教学的改革。将来“3+X”改革对英语提出了增加听力测试的要求,数学也不再分文理科,把考试科目的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学生,等等。这些都必将对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