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邵宏华)出席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部分教育界代表,日前呼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废除几十年铁板一块的招生计划指标,代之以自主招生、自由竞争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建立良好的教育创新机制。 来自湖南长沙民政学校的人大代表刘晓指出,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包括中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一个明显弊端是,学校的招生计划指标、学生的分配以及毕业证的发放,统统要由教育主管行政部门负责。在这种“大一统”的机制下,学校只要取得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拨的招生计划指标就等于取得了生存“保险箱”,随之而来的是相应的教育财政拨款、基建配套资金、生源学费等等好处。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还,课程是否陈旧,毕业后是否受社会欢迎,则一概与学校无关。正因为取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拨的招生指标、“国家承认学历”的“金”字招牌有诸多的好处,就客观上造成我国的普通高校、职业高校相对缺少竞争性,甚至产生一种惰性。特别是有的民办高校,利用这一机制产生的漏洞,拼命以各种手段取得招生计划指标,在不具备足够师资、起码办学条件的情况下,公然四处招生,并许以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的诺言。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我国高等教育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状况。 湖南教育界的十数位人大代表对现行高教系统的上述弊端感同身受。他们普遍认为,改革这一现状的根本在于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之间如何展开竞争?必须下放招生指标,亦即真正下放办学自主权,招生由各校自定。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只负责高教的宏观政策导向和质量评估,参加全国统一命题的考试,然后据此水平考试成绩自行报考国内任何一所高校,由高校根据其所报专业,进行一次入学资格考试。学生被录取后,可随便听该校任何一门课;也可在学期中途改入另一高校,只要通过其入学测试,学生在规定的年限里取得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这样势必形成“学生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学,学校为适应学生选择而教”的竞争机制。而内容陈旧、落后于时代的课程设置就无人问津,教学质量落后的学校便门庭冷落。 代表们认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办学体系,还要将现行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界限完全打通:不分年龄、不论年限,学生可视需要与可能,随时进入专门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深造,只要获得某项技能取得学分即可毕业。下放高校办学自主权,会否造成文凭泛滥、文凭贬值的情况?刘晓代表认为,实际上现在已经存在文凭贬值、泛滥的情况。如上所述,国家虽然统一下拨招生指标、由各校根据招生指标统一核发文凭,但现行教育体制使学生“严进宽出”的事实,已经造成文凭含水量太高;加之某些“夜大学”、“函授大学”等为不正当利益变相出卖文凭,致使文凭在用人单位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死死抱住文凭大权不放呢?在市场竞争面前,人们看重的毕竟是真才实学,而不是一纸哪怕十分炫目的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