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G64 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国家经济的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可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物质支持,而且能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不仅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且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国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我国跨世纪的经济发展,对我国跨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的几种主要特征 1.区域经济——我国跨世纪经济格局的主要特征。就国际范围而言,跨世纪的经济发展格局,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全球经济,一是区域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在当前,仅仅是发展的前景而远未成为事实。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发展区域经济为起点,通过融合,并经由区域经济集团化,再逐步融合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与全球经济,既是空间的两极,由局部到整体,也是时间的两端,由现在到未来。 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地理、社会诸方面的原因,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为了加速发展经济,我国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逐步走向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从80年代中期起,国家在发展区域经济方面采取了一些非均衡政策措施,区域经济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主要特征。根据国家《七五计划》、《八五计划》与《九五计划》所制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经济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向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因此,区域经济将仍然是我国21世纪初经济格局的主要特征。 2.市场经济——我国跨世纪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开始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引进,对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国家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我们将在这一时期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曾有过明确的阐释:“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国家计划进行宏观调控,也有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因此,市场经济将是我国跨世纪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3.知识经济——我国跨世纪经济形态的追求目标。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所谓知识经济,根据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1996年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的定义,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被普遍认为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21世纪,世界各国将或早或迟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我国的经济还十分落后,在有9亿农民的广大农村, 还是以落后的生产工具与落后的生产方式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经济,在有3 亿人口的城市,还是以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对于我国来说,只是初见端倪,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为时尚早。但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势必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国虽然不可能很快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但一定要疾步向前,加快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否则,不但赶不上发达国家,还会使差距拉开得越来越大。因此,知识经济将是我国跨世纪经济形态的追求目标。 二、我国跨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种主要特征 1.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地方化。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下,经济发展将日趋区域化地方化。各省(区)为了发展区域经济,必然对本地区的高等学校提出要求:本地区的高等教育应当为发展区域经济服务;当然,高等学校也必然提出要求:地方应当为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因此,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必然结果,是高等教育地方化:本地区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地方为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 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就是要加快发展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地方高等教育。对于每个省(区),这种适应可以分成下述三个层次的主动适应。 第一层次,地方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开发本地区优势资源、发展本地区优势产业的需要。国家《七五计划》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国家《七五计划》与《八五计划》提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措施:各地区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自己的优势产业上得到发展;资源富集地区加快资源开发的同时,要适当发展一些加工工业。高等教育地方化,则要求地方高等学校为开发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发展本地区的优势产业提供全面的服务。为此,地方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必须与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