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这句话表明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修养高、学识深、基础牢,才会卓有成就。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做“固本”、“深流”的工作。作为全国52所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之一,中南工业大学经过两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加深了一些思考。 一、文化素质教育的成绩与制约因素 中南工业大学自确立为全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以来,逐步深化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通过开展系列工作活跃了校园气氛,文化素质教育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也有一些亟待加强的工作。 1.建立了管理机构,落实了人员、经费、场地。 学校党委、行政非常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美育中心。美育中心在教务处、校技协、学工部等单位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每年筹措10多万元经费用于组织和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2.在高校中率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早在1995年,中南工业大学就制订了《中南工业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并率先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因此,几年来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紧密围绕做人和培养人文精神而展开。 (1)精心设计人文讲坛,每学期推出百场讲座。 先后邀请了钱伟长、厉以宁等多位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主讲。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人文讲座的听众达10余万人次。 (2)利用双休日举办书法、国画、摄影、合唱等培训班, 丰富了第二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营造人文氛围,重视文化素质养成教育。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学生艺术团,“双百助苗工程”活动等等,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 3.开设了系列人文社科类教育课程,推荐了一些文化素质教育必读书目,营造了一种较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文化素质教育部门与学校教务部门密切配合,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增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目前已开出80余门此类选修课程,学时已达到总学时的5%。从1995级开始, 每位学生至少要修满8个学分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同时, 学校不断加大文理渗透、文理结合力度,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双学位、嫁接班、教改实验班等形式改革教学,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知识,既懂业务又善管理,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较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倡导读书活动,向学生推荐百部优秀书目。要求学生每学期必须通读两部课外名篇,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学校图书馆建立了“精品书屋”,为学生读书提供了园地。 与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相并行,教职工的学术氛围和校园内精神文明建设也构成了文化素质教育环境的一部分。一方面,大力开展学术研究、交流活动,召开各种学术会议,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融教育、创建校园文化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于一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学校制定了《“九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并切实抓了“文明小区”、“文明楼栋”等的创建工作及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此外,校区的综合治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观。1996年,中南工大荣获了“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称号。 然而,在校园中仍然存在着“过多强调业务知识教育,忽视文化素质教育等因素制约着文化素质教育在理工科院校的有效开展。 1.对文化素质教育认识模糊造成的行动乏力。 文化素质教育虽已开展了一段时期,也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但不少人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仍处于某种模糊状态。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什么?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对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为什么近年来高教界对文化素质教育如此关注?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对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人的成长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有深刻的认识。然而,作为学校一般师生,难以静下心来探讨这些问题。即使素质教育单位对其经验虽有总结,但多失之零散,还未上升到集中而系统的归纳阶段。也有人认为这些问题是教育研究者的事情,是主管文化素质教育人员的工作,从而缺乏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所以,一旦工作开展起来,往往只能照搬他人的直接经验,任务式地进行一些活动。素质教育不能只是少数主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的事,既需要领导高度重视,也需要师生员工对素质教育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还要赢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为此,必须通过一定的宣传和发动,转变办学思想,建立一个全校素质教育的立体行动模式,使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行动起来,各种教育要素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文化素质教育的浓厚气氛。只有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探索出较为成功的、多样化的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模式。 2.办学条件限制引起的效果不佳。 我校是以工为主的大学,人文社科教育本来就比较薄弱。虽然近年来相继成立了文法学院、经贸学院、外语学院,也增设了一些文艺类的专业和学科,但由于基础不厚,人文社科教育的办学条件难以保证,师资力量也难尽如人意。据笔者调查,因条件限制,有的学校未能将素质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处于“散兵游勇”状态;有的即使列入了议事日程,也未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必修内容正式列入教学计划,而仅仅限于只抓文化活动,至于长远规划、资金投入、师资队伍等则考虑甚少。因而,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