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与企业合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校企合作起步较早,从五、六十年代起,在我国教育和科技方针的指引下,广大高校教学和科研人员就投身于生产实践,开始迈出了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步伐,但从组织形式和合作内容看,有一个由点到面、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以来,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创造了多种合作模式,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生产转移,使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都有了明显的进展,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也使高等学校办学能力和科技研究开发能力逐步增强。据粗略统计,我国1997年底有高校1020所,其中理、工、农、 医类759所,科研经费70.5亿元,其中75%是高校与企业合作的课题经费。高校与国有大型企业共建研究开发机构或经济实体2000多个,累计已转化科技成果5万项,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各省市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和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仅以山东省为例,自1991年以来省内外1000多家高校、科研单位与该省5000多家企业进行了交流合作,达成合作意向3731项,签订正式合同1516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600多项, 提高了企业开发创新能力和产品档次。“八五”以来,全省共完成技术开发4.1万项次, 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460 项, 填补国内空白3180 项, 进入国家级新产品计划1120项;实现新产品产值2810亿元,利税338亿元,其中50 %以上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所创造的。 近几年来,为什么校企合作在我国得到这样迅速的发展呢?根本原因在于校企合作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知识与经济紧密结合,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大量生产、快速传播、及时吸取和有效应用,没有知识的不断生产,就没有技术的不断创新,这就使得经济和教育、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知识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越短,使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成为一种螺旋型上升,双向推动的关系,即科技的进步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又拉动科技本身的发展,市场对科技的导向作用更加强烈;实现学术抱负和追求经济效益可在一定条件下高度统一起来,又可成为高校与企业共同奋斗的目标。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这种固有的特点,要求校企必须合作,共同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因为只有两者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和科技,企业在资金和设备等各自优势,使其资源得到最佳的互补和配置,才能最快地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技术、产品、商品直至占领市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在现代社会里,校企合作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高等学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校的职能也有了较大的扩展。即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基地,而且应该成为知识型企业的哺育场所、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甚至还应是知识经济的策源地。高校能否把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能否把提高学术水平与创造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如何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如北大方正集团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在总结北大方正经验时所说:“学术上的远大抱负与占领市场这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高度一致和相互促进的,因为只有创新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容易在市场上赚大钱。一个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一旦在市场上走俏,马上就会有一大批厂商蜂涌而上,很快就会使利润急剧下降,甚至无钱可赚”。他们的体会是:创新技术拓展出全新的市场生存空间,新的市场要求又刺激了技术开发人员的创造力和激情,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市场与技术的互动,水平与效益的统一。所以王选教授曾不止一次地说:“方正虽然现在已聚集了四位院士、四位奥林匹克数学冠军、七位跨世纪人才和数百名科技精英,但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方正能培养出十位年轻院士和百位年轻的百万富翁。”他说:“在一千多名方正技术精英的共同努力下,这决不只是一个梦想。”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飞速发展,智慧资本的出现(所谓智慧资本是由人力资本和结构性资本两部分构成。人力资本主要由知识与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技能、发明创造力、完成任务能力等看似抽象但却是起决定作用的人力因素构成。结构性资本则表现为:支持人力资本最大化的结构,如企业的所有制、领导力包括计划及预算能力、数据库、信息技术运用程度、设备结构、品牌、公众形象等等),不仅使知识型企业的价值越来越体现在智慧资本的拥有的数量上,而且传统产业要生存和发展,也必须借助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改造。因此,智慧资本的形成,便是企业与高校结合的强大“磁力”。这样的合作和支持若建立在互利互惠基础之上,发展前景必然是广阔的。 二、我国高校和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高校和企业经探索,已形成多种产学合作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 1.通过技术市场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高校通过国家部门、地区或行业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技术市场、技术交易会、洽谈会、难题招标等将技术成熟度较高、市场需求量大面广的成果向企业转移。1997年高校向企业签定技术转让合同4514项,转让金额6.18多亿元。如山东工业大学开发的电力调度设备,通过技术转让,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变成年销售额6.5亿元,利税7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并跨入国家重点企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