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根据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未来高等教育将更加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将构建以终身教育为信念的教育价值观,以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四大支柱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观,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整合为特点的教育内容观,以注重学生创造个性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方法观。努力探索教育发展的增长点和深化改革的突破点,以教育思想观念的新突破带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树立教育战略产业观念 适应二十一世纪世界资源开发中心由物力资源开发向人才资源开发转移的大趋势,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战略产业的观念。教育培养的有科技文化知识的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如果说二十世纪仍然属于财富源于物质资源的时代,那么二十一世纪将完全进入“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崭新时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知识文明在世界之交的迭加,使当前的现代化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工业化,这就构成了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不仅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也改变着传统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成为人们的追求。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知识的应用。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传递知识,培养人才,发现真理的教育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柱。许多国家经济起飞得益于“教育是战略产业,人才是主要资源”这一带根本性的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尤其在未来二十一世纪,人才资源作为一种能动的特殊资源,是一切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代表着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放眼二十一世纪,最大的资源是智力,最大的财富是智慧。从事人才、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教育,则将成为决定未来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产业。对教育的投入就是对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投入,就是对国家未来的生存和前途的投入。如果说工业时代基础设施是能源、交通等,那么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我们要切实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产业,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整个社会的基础工程来建设。 树立教育为经济服务观念 教育为经济服务,根据自身特色与优势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规律。有需求才能有发展,有特色才能上水平。认识世界的重大突破和改造世界的重大成果都是高水平。马克思有句名言,一旦社会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技术推向前进。二十一世纪将是信息经济的时代,大学不再处于社会发展的边缘,而是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如果说知识信息是信息经济的“电流”,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电机。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大学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大学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一所真正的一流大学,不但要在科学文化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而且必须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以世界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主发展起来的“硅谷”,就被誉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知识经济的发展特点表明,一个国家要想跟上世界经济发展主流,并保持国际竞争能力,不仅需要一个在技术上和运作模式上同国际经济发展主流接轨的产业体系,而且需要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为此,我们要重视知识经济的开发,把丰厚的人才、知识和科技资源引导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去,集中力量建成若干个重点产学研工程和规模效益型企业,改造传统工业为知识型企业,培育新的知识型企业,使其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组织依托,大学参与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将加速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变化更新。“信息高速公路”引起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组织结构深刻变化,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都在讨论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尽管各国有各自的构想和目标,但都强调应有全球的战略眼光、争一流的意识和站在国家发展前列的精神。过去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后来注意能力的提高,现在强调素质教育,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这是对教育思想认识的深化,是更接近教育本质的观念性变革。中小学强调素质教育,是就应试教育而言。大学强调素质教育,是针对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它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等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更不是狭隘的专业教育,高等教育也是素质教育。把高等教育视为单纯的专业教育,是对高等教育的认识的误区。未来人才素质差别,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其中创新能力和文化素质居于重要地位。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于创新人才。传播知识、造就创新人才的途径是教育与训练。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对提高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创新能力绝非一种知识特征,更是一种性格素质、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而且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主动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文化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基础和文化修养较专业知识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人才的质量。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需要从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的熏陶结合起来,促使人追求自身完善,获得整体全面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素质教育思想内涵包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事,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辨别各种是非,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筑精神支柱。